第三章陶艺的原料,制作工具和设备
俗话说“泥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泥料足陶艺创作最基本的用料。陶瓷泥料的种类、质量、性能以及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度不仅会直接影响陶艺坯料的各项工艺性能,如可塑性结合性、收缩性、泥浆的流动性和悬浮性等,而且会影响到陶艺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了解和掌握陶瓷泥料的基本组成、性能、作用和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陶艺的泥料
一、泥料的分类
泥料的分类很不完善,碾制方法不同或烧造气氛不同,泥料的分类方式也不一样。在此,我们主要从陶艺作品的角度将泥料分为陶泥和瓷泥两大类。(图l23)
1. 陶泥。陶泥颗粒有粗有细,颜色有深有浅,一般按所含的矿物成分、烧结温度和直观效果区分其类别。
(1) 粗陶泥:烧制后不透光,收缩比在20%左右,敲击声混浊,不宜施釉,,结构粗糙,烧成温度900℃左右。
(2) 普陶泥:烧制后不透光,收缩比在l8%左右,敲击声较混浊,表面可施透明釉,断面颗粒较租,气孔较大,结构较粗糙,烧成温度1100℃左右。
(3) 细陶泥:烧制后不透光,收缩比在15%左右,敲击声较清脆,表面可施各种色釉,断面颗粒细,气孔较小,结构致密,烧成温度1200℃左右。
图123 陶泥料与瓷泥料
第一节陶艺的泥料
2 ,它同陶泥一样,按所含矿物的成分、烧结温度和直观效果区分其类别。
(1) 炻瓷泥:烧制后透光性差,收缩比在l8%左右,敲击声较清脆,坯体较厚,,颗粒较细,气孔较小,结构较致密,烧成温度1230℃左右。
(2) 普瓷泥:烧制后有一定透光性,收缩比在l6%左右,敲击声清脆,,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颗粒细,气孔小,结构致密,烧成温度1280℃左右。
(3) 细瓷泥:烧制后透光性好,收缩比在l4%左右,敲击声非常清脆,可制作非常薄的坯体,表面可施各种色釉,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颗粒很细,气孔很小,结构非常致密,烧成温度1330℃左右。
第一节陶艺的泥料
二、泥料的组成
泥料中所含各种微细物质的种类及其数景是决定泥料工艺性能的主要因素。。
:、伊利石、叶蜡石、水铝英石、石英、长石等母岩残渣以及碳酸盐和硫酸盐类矿物。夹杂矿物和杂质矿物有铁、钛以及有机物等。
: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泥料中1~2 m以下的较小颗粒为泥土,1~2 m以上的为杂质,两者可通过淘洗或水力旋流分离。
第一节陶艺的泥料
三,泥料的选择和调整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意图的表达和作品的艺术个性,除采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材料的全面了解和采用特殊的材料来实现的。我们在进行陶艺创作前,除造型和装饰外,最先考虑的就是选择什么泥料能够完成创意,能够达到完美的效果,因此,对泥料的选择和调整至关重要。
。在陶艺创作巾,泥料没有优劣、,这种美是不能用优劣来区分的。高白瓷泥是创作玲珑剔透、秀丽雅致、质地细腻、光洁滋润的作品的好泥料,粗陶泥则是创作淳朴自然、古朴粗犷的作品的好材料。在进行陶艺创作之前,应选择适台自己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和效果的泥料。。性能的选择叮从以F几个方面进行测试。
第一节陶艺的泥料
(1) 可塑性:指在黏土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工成泥团,泥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但不开裂,当外力除掉后仍能保持形状不变的性能。
(2) 结合性:,当泥坯干燥后仍能保持原形而不松散的性能。
(3) 触变性:指黏土加水溶解成泥浆,在静置后发生稠化,但经过搅拌义会恢复流动的性质。
(4) 收缩性:用黏上做成的坯料经过干燥和烧成后,由于水分的排除,发生了氧化分解反应以及液相的形成和填充作用等,使黏土坯料孔隙减少,颗粒间距缩短,从而导致泥料的长度和体积缩小的现象。要选择收缩比小的泥料,以避免干燥和烧制中的变形和开裂。
(5) 耐火度:黏土在高温下具有抗熔性能,即一定的耐火度,烧成后能保持作品的原状。
第一节陶艺的泥料
。对购买的泥料作色彩、质感及温度的调整,以调出自己想要的泥料。
(1) 色彩的调整。在陶瓷原料中,手要原料为天然粘土。粘土原料的颜色很多,有白色、红色、黄色、紫色、灰色、褐色、黑色等。虽然黏土外表的色彩看起来十分丰富,但经过高温烧造后会变得非常单调,这一方面是因为黏土中所含的显色氧化物成分太少,另一方面是由于黏土中的有色有机物
第三章 陶艺的原料,制作工具和设备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