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今天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第二次革命》作为题目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从政治角度、从长远角度的考虑。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不仅是一个依法治国、法治的概念,还是政治改革最具体的里程碑式的、纲领式的文件。因为法治文明就是政治文明。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能不能成功最终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能不能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我们以前也进行过理论上的探讨和具体的实践,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怎么搞,民主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邓小平认为,民主必须要制度化、法治化。要发展民主没有问题,但不能把西方社会的民主拿到中国,那将会是不适应的。民主又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就要在法治文明上规范民主,发展中国政治改革。
一、依法治国——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依法治国,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里的原话。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深化改革,带领人民实现梦想,就是要依靠法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改革的总目标,到底怎么样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给出了答案,就是依法治国,这既是治理方式的明确规划又是如何更好的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很好的落脚点。这一届的领导集体的执政智慧极高,打出了一系列组
合拳,提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办法,而且每个方面做出了十分权威、十分内行的决定。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一个非常严密、符合逻辑、符合中国实际的决定,不带有西化的东西,也没有因循守旧的东西,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又紧紧扎根于中国改革实践的深厚的土壤里。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形成一套制度,包括法律、法规等各种各样的制度;光有制度还不够,还有一套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实施使法律活起来,让文本上的东西变成实践上的东西;在实施过程中,就可能有些人偏离了,还有一套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这是第三个体系;第四个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必须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有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给了明确解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也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独立之外的,这标志着我党的理论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油和水的关系,二者是一致的,没有大小之分的。
(一)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怎么样建设法治文明,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有自己不同的法统。中国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有什么样的总目标,要规定什么样的方向呢?总目标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可能在发展中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目标就已经出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体系,不能撇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撇开我们的国家制度。不是西方的所谓的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一套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经济制度,扎根在中
国深化的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国家政治的框架、国家权力的框架以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