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
孙钧
同济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
上海市城建集团院士工作室
2009年11月12日· 成都市
桥梁/ 隧道跨越江河湖海的
方案比选与分析(浅议)
1
前言
一、基本情况
(一)国内已建/在建水底隧道案例:
以上海市黄浦江下游市区范围内所建水底隧道为代表,已建/在建的总数达13座(每座含上、下行两条,双向4~6车道),含地铁和磁悬浮过江;
2
早年,甬江和珠江上均建有沉管隧道;
早年和在建的河下与湖下,采用钻爆法和明挖施工的,有:汾河、黄河、玄武湖、西湖和昆明湖水底隧道,等等。
3
(二)近年来,我国已有了跨越钱塘江、长江和港湾海口的越江/跨海城市/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许多座: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沪崇苏大通道(南隧北桥)的长江南港隧道;
4
武汉、南京的长江隧道;
港珠澳大通道,其通航跨的海底隧道——首座桥隧结合、采用人工岛过渡的沉管隧道方案;
杭州市跨越钱塘江的庆春路、海宁钱江隧道,等等。
5
(三)沉管隧道成为港口大城市江河下游越江方案的首选:
香港维多利亚港内的3座沉管隧道;
台湾高雄港沉管隧道;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
宁波市内的甬江和常洪隧道;
上海市黄浦江口(与长江交汇处)的外环线隧道,等等。
6
(四)令国人期待的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大通道,采用隧道或桥隧结合方案过海,已列为比选方案
此外,沿海的同三国道渤海湾桥隧比选,甚或采用悬浮隧道方案,亦均在拟议中。
国外水底隧道我处亦有不少资料,限于时间,此处暂不作介绍。
7
(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水底隧道仍然少之又少?
,并且多数选用了沉管跨越?而远郊、开阔地域和丘陵山地就都没有用隧道越江的份儿?或则,也只是在方案比选中被沦之为“陪客”的料!
8
:“选择建造水下隧道,只是在修桥方案受到一些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制约,而这些约束因素又不可避免和难以克服的条件下才会作考虑”。这样的论断有道理吗?所说的“建桥制约因素”又是些什么?
,现在则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又是为何?
对上列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后述的讨论中将谈一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9
二、几个可供商榷的问题
(1)优点方面:
适宜全天候通行(厦门);
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维护环保(青岛);
10
越江跨海桥隧方案比选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