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结构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1、据测试内容概括古代儒学发展的过程。
2、拓展:据专题三的考点梳理近代以来儒学的发展
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考点分解(见黑板)
提示:考试说明如何阅读?
纵向线索把握。横向考点分解。
复习要求:晚读内容:复习已讲知识点
读第二天复习内容
二、07—12年已考知识点
1.(2007•江苏•23)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009•江苏•19)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3.(2010•江苏•5)右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4 .(2012•江苏•5 )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2008•江苏•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A民为贵,君为轻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1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李贽《焚书》
(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1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道、儒(09选2分,08材2分)、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8材3分)和太学
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12王阳明选2分)及其影响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李贽(08材2分)、黄宗羲(07选2分;10选2分)、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全A计划72)太学的影响(全A计划73)
2、宋明理学的影响(全A计划73)
3、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全A计划74)
1.(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5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2.(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3题)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背法去势则乱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高二历史小高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