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第一节概述
一、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采用人工曝气的手段,使栖息有大量微生物群的絮状泥粒(即活性污泥)均匀分散并悬浮于反应器(即曝气池)中,与废水充分接触;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活动,有机污染物达到降解、去除,使废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的三要素:活性污泥、有机物和溶解氧。
实质是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人工化和强化;
是废水处理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生物处理法;
均适用于大流量和小流量的污水处理,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与生物膜法相比,其工艺运行灵活,投资低,但运行管理要求高且运行费用也相对较高。
二、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系统
:曝气池和二沉池;
:实现曝气、回流、污泥处置的设备;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二沉池:澄清(固液分离)、污泥浓缩。
出水
剩余污泥
进水
回流污泥
空气
曝气池
二沉池
第二节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有机污染降解的主体,由于它不是一般的污泥,而是栖息着具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群体的絮状污泥,故人们称之为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通常呈流态,为黄褐色絮状颗粒(绒粒),通称生物絮凝体。
-2mm,-%,密度(含固率)因含水率不同而异,-。
一、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的微生物(主要成分)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又是由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相结合所组成的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细菌是微生物的最主要部分,是活性污泥组成和净化功能的中心;
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哪些种属的细菌占优势。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其组成比例随废水不同而异,如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无机成份约占70%和30%。
活性污泥的絮状颗粒中,由千万种细菌为主结成的团粒,统称菌胶团,在其正常发育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沉降周围营养物质等功能;而在不正常情况下,活性污泥的菌胶团消失,丝状菌大量出现,沉降性能恶化,活性污泥有可能发生膨胀(统称污泥膨胀)。
二、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四个)
(1)污泥浓度
悬浮物浓度(MLSS,mg/L、g/L或kg/m3):
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
一般为2-4g/L。
挥发性悬浮物浓度(MLVSS mg/L、g/L或kg/m3):表示活性污泥中生物的含量;
一般情况下,MLVSS/MLSS=。
(2)污泥沉降比SV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l0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液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所以也常称为30min沉降比SV30。
10第五章活性污泥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