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冯志军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
临床特征是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大多有发热。
腮腺炎病毒有嗜腺体、嗜神经的特性,它常侵犯腮腺以外的其他腺体和神经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原学(ETIOLOGY)
分类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病毒,
仅一个血清型。
理化特性
对物理、化学因素很敏感。
存在部位
病人的唾液、尿液、血液、脑脊液中。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
易感者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具有持久免疫
流行特征冬春多见
发病机理(PATHOGENESIS)
病毒
第一次病毒血症
神经系统或唾液腺
第二次病毒血症
多个器官: 神: 神经组织, 胰腺, 睾丸, 卵巢, 心肌, 肾脏
呼吸道上皮细胞
局部淋巴结
病理(PATHOLOGY)
腮腺
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
腮腺导管卡他性炎症
腮腺周围水肿
其他
脑组织呈病毒性脑膜脑炎改变
胰腺充血水肿
睾丸曲精管上皮细胞充血,出血点、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近十多年来我国流腮病情较前加重,表现为热程长,并发症增多,住院患儿占门诊患儿的比例也增高。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临床表现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首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程,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而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
临床表现
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2流行性腮腺炎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