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发展.doc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扩大内需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到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进而对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扩大内需;经济发展;战略取向
一、从1978年至今扩大内需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将扩大内需从战略高度来把握,而是当权宜之计来对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没有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扩大内需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剖析中国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对中国大国经济发展最早进行分析的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点:一是中国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与其他小国家不同,中国具备实施大国发展战略即扩大内需战略的前提条件;二是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对外贸易的有效结合,必将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即中国实施大国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并不是说放弃对外贸易,而是将扩大内需与对外贸易的有效结合,就像中国政府目前制定的稳外需、扩内需的战略思想;三是中国如果实施与扩大内需战略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则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会更大。由第一点可以看出,斯密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性在内而不在外,即中国经济发展应重视扩大国内需求而不是国外需求,要将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和重心放在国内而不是国外,还可以看出,斯密先生认为中国作为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小国的发展战略根本不同,这就从根本上将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特殊性揭示了出来;由第二点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而独立发展,都是整个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展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求将内需和外需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必须按照战略体系本身的内在要求,对战略体系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设计,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三点反映了制度建设在新的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斯密提出这个观点已经二百多年了,中国大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大国的实际依然,其观点仍具有指导作用。
由于对大国而言其经济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和经济聚集效应使得其将经济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依靠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拉动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的发展方式转移,实施扩大内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对扩大内需认识存在偏差。
偏差一,忽视了经济建设规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市场由供小于求逐渐转变为供大于求。但随着矛盾的转变,我们并没有实现从供给转移到内需着手的发展战略上来。这说明,对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扩大内需战略的认识还处于必然王国,还有很大的领域需要再研究和认识。
偏差二,忽略扩大内需实施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资本、技术、管理、劳动者素质等不足,中国只能实施以对外开放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但随着历史条件的成熟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就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随着资本日渐充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实施,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条件已经具备。
第三,扩大内需战略定位不准。投资仅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手段,而把投资与扩大内需划等号则犯决策科学之大忌。中国1998年就已出现内需不足,到2008年,,内需不足问题依然凸现。这本身已有过犹不及之嫌。如果还试图通过相同模式的投资拉动无
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