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再汉字化
汉字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再汉字化
一、汉字何以成为一种文化
汉字何以成为一种文化?这个题目以普通语言学的眼光审视,暗含着一个制度陷阱,因为它预设了汉字的文化属性,而文字的定义依西方文化的教诲早已被否定了文化内涵。手头一本已经翻烂了的伦敦应用科学出版社《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译本)对文字的定义是:用惯用的、可见的符号或字符在物体表面把语言记录下来的过程或结果。也就是说,文字的存在价值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这样一个冰冷的定义让中国人显然很不舒服,它和我们传统语文对汉字的温暖感受咬文嚼字、龙飞凤舞乃至字里乾坤距离太远了!抽出我们的《辞海》,看看它对文字的定义: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这就在西方语境中尽可能照顾了中国人独有的汉字感觉。
汉字成为一种文化首先是因为汉字字形有丰富的古代文明内涵。且不说汉字构形映射物质文明的林林总总,即在思想,如《左传》止戈为武,《韩非子》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字形的分析总是一种理论的阐释,人文的视角。姜亮夫先生说得好: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一点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的。一切物质的存在,是从人的眼所见,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舌所尝出的(而尤以见为重要)。画一个物也以人所感受的大小轻重为判。牛羊虎以头,人所易知也;龙凤最详,人所崇敬也。总之,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能看事物。[1]69我们可以说汉字的解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纯语言学的意义。
汉字成为一种文化又因为汉字构形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其结构规则甚至带有文化元编码性质,这种元编码成为中国人各种文化行为的精神理据。汉字在表意的过程中,自觉地对事象进行分析,根据事象的特点和意义要素的组合,设计汉字的结构。每一个字的构形,都是造字者看待事象的一种样式,或者说是造字者对事象内在逻辑的一种理解,而这种样式的理解,基本上是以二合为基础的。也说是说,汉字的孳乳,是一个由一到二的过程,由单体到合体的过程,这正体贴了汉民族物生有两、二气感应、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文化心理。
汉字的区别性很强的意象使汉字具有卓越的组义性。莱布尼茨曾说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而这一特点离不开表意汉字的创造。在汉语发展中大量的词语组合来自汉字书面语的创新,由此大大丰富了汉语书面词汇。组义使得汉字具有了超越口语的强大的语言功能。饶宗颐曾说:汉人是用文字来控制语言,不像苏美尔等民族,一行文字语言化,结局是文字反为语言所吞没。[2]183他说的正是汉字极富想象力且灵活多变的组义性。难怪有人说汉字就像活字印刷,有限的汉字可以无限地组合,而拼音文字则是雕版印刷了。比较一下鼻炎与rhinitis,我们就可以体会组义的长处。《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准备上医学院了,却站在介绍课程的公告栏前目瞪口呆:anatomy, pathology, physiology, pharmacy, chenistry, botany, clinical practice, therapeutics,hygiene and materia medica。一个将要上大学的人,对要学的专业居然一字不识,这样的情节在中国人听来匪夷
汉字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再汉字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