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日本文学史
出版前言
随着中日两国人们的友好往来的扩大,人们对于异彩纷呈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的了解也在日益加深。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人们不会忘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回眸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时候,自然地将审视的目光留在近现代日本文坛以及价值观迥然不同的文学作品上。
一方面,当我们但就身边的极其有限的书籍进行思考得时候,难免挂一漏万,见木儿不见林。因为,经历了这场空前的战争劫难,在不少的作家身上看到截然不同的形象变化,当然,也由此透视出文坛风格的巨大变异。因此,对这一时期文坛进行整体认识,是全面探究日本近现代文学,趋避偏颇的必要前提条件。
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再次翻开这段文坛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作家所处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是极其特殊的,芥川龙之介这样耀眼的文坛巨星的突然陨落,开创无产阶级文学新风的小林多喜二被严刑拷打致死,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高产作家的暂时沉默,一切都给人们留下了分析思考的时空。
当然,不可回避的另一现实,是包括日本许多国民在内,需要冷静地面对日本发动的,虽然已经过去,但的确给中国及整个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这场侵略战争的责任认识问题。在战争中,有许多作家随军来到一线战场,作为笔部队一员,写出严重失实的文学作品,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以致在今天远未能肃清其余毒。因此,辨清真伪,澄清是非,也自然成为本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
我们也会惊奇地看到,由于一衣带水的得天独厚的地缘关系,近现代的日本文坛史上有许多日本文学家亲身了解过中国,并留下很有研究价值的作品,相信对这些作品的整理,对比研究,也成为更好地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一项有益工作。
目录
第一章芥川龙之介
第二章年轻的现代文学家
第三章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衰
第四章走向自由自立的女性作家
第五章一部兴衰史数条河川源
第六章了解中国的日本近现代文学家(一)
第七章了解中国的日本近现代文学家(二)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日本文坛
第九章战争文学不同的作家形象
第十章原爆文学
第十一章八月十五日
第十二章战后文学的出发
第十三章显示出多样性的战后文学
第十四章大众文学的历史
第一章芥川龙之介
1927年7月24日,大正时期市民文学代表者芥川龙之介自杀而死。
芥川龙之介是7月18日最后下决心去死的,而觉察到芥川这一动向的,是画家小穴隆一。小穴隆一,是日本俳坛名家河东碧梧桐的弟子,经同师俳人泷井孝作的介绍,结识了芥川龙之介。小穴隆一经常为芥川龙之介装祯图书,或作插图,因而也成了芥川龙之介的好友。7月18日和7月21日,小穴隆一与芥川两次相会,从芥川的一言一行,深刻感察到芥川会做出
死的选择。7月22日午后3点半,住在附近的主治医生下岛勋为芥川龙之介的养父芥川道章检查了身体,然后来为芥川龙之介作检查。此时,芥川龙之介吃了过多的安眠药,呈现出干呕的症状。芥川龙之介不停地对下岛勋诉说道:“昨天的呕吐很痛苦。,特别感到痛苦的是胃里已没有东西却还要向外呕吐。”(下岛勋<芥川龙之介龙之介之死前后>)下岛勋回去之后,芥川龙之介又向小穴隆一诉说起来。当时谈到了死,这已成为两个人谈话的习惯话题。这一天,奇热无比,温度高达华氏95度,户外暑热难耐,而室内却令人感到寒气袭人。小穴隆一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痛苦了,便对芥川说道:“唉呀,我已经不行了。”(同前)说着,站起身来。芥川龙之介这时把手探向小穴隆一,小穴隆一赶紧把芥川的手推开,一支脚一踏上梯子踏板。也许是下定了决心,芥川冲着小穴隆一脊背说出最后的一句话:“我那孩子,就拜托给你了。”说完,回到自己屋子里。
7月22日,小穴隆一深知芥川龙之介那里一定要去看看,因此不敢回家,忐忑不安地待在旅店里。当日,芥川龙之介赶写<续西方的人>(1927年)
7月24日,清晨,下起了雨。6时许,文夫人发觉了丈夫病情,急忙告诉了蕗。蕗立刻向下岛勋告急:“不得了了,怎么喊他也没应”。下岛勋闻讯,急披手术衣,拿了包和伞跑了过来。这时,映入眼帘的,是芥川那与昔日迥异的容颜,蓬着头,脸色苍白。就这样,芥川龙之介结束了三十五岁零四个月的生涯。
一,芥川龙之介与其周围的女性——关于芥川之死
芥川龙之芥,这位日本明治、大正时期市民文学作家的代表,在其36岁时就自杀身亡了,其死因的探究也成为中日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一般认为,其自杀要因之一便是“恍惚的不安”,而笔者认为——来自芥川周围女性的精神影响,正是构成其“恍惚的不安”的重要因素。本论拟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
芥川周围的妇女,大体上可分为作品中被艺术化了的女性形象,作品中加以评论的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给其具体影响的实实在在的妇女。可以发现,这些妇女给予芥川精神上的刺激,绝大多数是消极的。索性可以说,这些聚集起来,加速地构建了他的“恍
近现代日本文学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