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
总则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制定《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象为全市辖区内的所有矿产资源。主要规划目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以1999年为基准期,规划到2005年,展望到2010年。
一矿产资源形势
(一)自然地理概况
重庆市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辖15个区,4个县级市,21个县。地处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与陕、川、鄂、湘、黔接壤。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重庆位于西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囊三峡水库于腹中。市域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地势沿河流、山脉起伏,从南北向河谷方向倾斜,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貌景观。,最低为73米,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中、西部广布中生界红层,以丘陵、低山为主;渝东南武陵山区广布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岩溶石山地貌发育;渝东北跨大巴山腹地,地形地貌复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秋短、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雾等特点。降水量分配不均,5~%。°C。
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通江达海,嘉陵江、乌江常年通航。成渝、川黔、襄渝、达万四条铁路及210、212、318、319、326国道及成渝、渝涪、渝黔、渝合高速公路等构成了重庆陆上交通网络。江北机场开辟了近70条通行国内外50多个城市的航线,形成了空中交通网络。正在兴建的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北机场、渝怀铁路、达万铁路、遂渝铁路及长万、渝邻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前建成。正在筹划中的兰渝铁路和渝宜沿江铁路将于2005年后修建。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00年末,,%。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590亿元,第一、二、::。“九五”期间,抓住设立直辖市、三峡移民迁建、库区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全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渝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
09亿元,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食品、建筑建材、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快,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改造也取得明显进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与京、津、沪、穗相比,几乎都位居末尾;在西部十二个省区中,经济总量低于四川、广西、云南而处于第四位,工业化水平低于陕西居第二位,人均GDP低于新疆和内蒙居第三位。
市人民政府提出“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预计年均增长9%,实施西部大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办好“四件大事”(即按期完成三峡库区移民任务,振兴老工业基地,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居西部地区前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实现201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在2015~2020年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矿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尽管矿业年总产值较低,%%的原材料,形成了一批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队伍、实力雄厚的地勘队伍和具有较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队伍,促进了部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城口、南川、奉节等区县(自治县、市)的矿业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矿业开发为天然气化工、化学制品、有色冶金、钢铁、建材等后续加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为化工医药、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能源消费构成中,%,%。
未来5~10年,是全市地质工作和矿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矿产品作支撑;西部大开发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