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蔡东霞
功能性胃肠病(胃肠道功能紊乱)
定义
慢性反复发作,胃肠道相应部位的相关症状
常伴功能性症状,多在精神因素背景
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无可解释症状的病理或生化学异常)
认识的重要性:易误诊
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10-20%
社会巨大的经济浪费医药的花费
因病缺工的损失
(胃肠道功能紊乱缺勤率是普通人2倍)
功能性胃肠病(胃肠道功能紊乱) 〔续〕
概念的提出: 100多年
引起临床重视并加以研究: 近20多年
1990年罗马标准
1994年制订出25种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罗马Ⅰ共识
5年后修改罗马Ⅰ共识
罗马Ⅱ共识
2006年罗马III 共识
消化不良的定义
消化不良: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候群
消化不良:器质性 OD:(1)食道胃十二指肠病变
(2) 肝胆胰疾病
(3) 内分泌、肾、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4)手术
功能性FD: 无病理解剖及生化异常
F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动力障碍:胃排空延缓
胃底容受性扩张不良
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常
消化间期3相胃肠运动失常
感觉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传入通道异常
HP感染:不起主要作用
精神心理、应激: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持续或反复发作,多有饮食、精神诱因。
临床上常见上腹痛,多无规律性,部分与进食有关,以此表现为主者称上腹不适综合征。另一主要表现为腹胀,为餐后饱胀的感觉,可有早饱,嗳气和恶心呕吐等。伴或不伴有腹痛,此型为餐后不适综合征。两型可有重叠。
其它:失眠、焦虑、头痛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我国标准
1、有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W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未发现食管炎亦无上述病史
3、实验室:x-ray b-us :排除肝胆胰疾病
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
科研病例: 除外伴有肠易激综合征(影响研究的可能性)
定期随访1年以上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
罗马III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月来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IBS所致)
(2)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报警症状及体征:
1、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2、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呑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
3、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诊断程序
<45y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
血尿常规
大便OB
ESR
肝功能
胃镜 2-4W
腹部B-us(肝胆胰)
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
针对性进一步检查
经验性治疗
>45y
报警症状和体征
①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②消瘦、贫血、呕血、黑便
吞咽困难、腹部肿块、
黄疸
③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彻底检查至找出病因
临床诊断学 - 功能性胃肠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