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
网络覆盖是衡量一个网络优劣的关键,CDMA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这些导致了网络规划、优化方法及过程的复杂性。进行无线覆盖优化时主要参考指标有:前向FER(前向误帧率),Ec/Io(导频信噪比),Tx(移动台发射功率)和Rx(移动台接收功率)。
笔者在参与中国电信采用450MHZ频段的村村通系统优化过程中,整理了部分与覆盖问题相关的数据,T1分析上述的数据,着重分析了边缘覆盖、越区覆盖和前反向链路不平衡现象等典型覆盖问题。
一、边缘覆盖与覆盖盲区
终端处于小区边缘覆盖范围时,一般显示信号都比较差,通话困难,容易产生掉话。通过路测分析软件观测各指标通常显示为:前向FER高,Ec/Io可好可坏,Tx高,Rx差。T1测试的一个效果图,该测试点处于小区覆盖边缘。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Ec/Io较好,,同时前向FER也在3%以上,该用户已经处于小区覆盖边缘。针对边缘覆盖问题的优化措施可以从终端和天线来考虑。
从基站侧来看,如果小区覆盖范围过大,可以通过加大天线下倾角,减小导频信道功率等方式;如果小区覆盖范围过小,可以增加导频信道功率或者更换高增益天线等方式来解决。
从终端来看,可以通过调整定向天线方向等方式使通话性能得到改善,图2是通过调整用户住家的室外定向天线使性能得到改善的测试效果图,,对中国电信的CDMA450M系统来说调整终端室外定向朝向可以解决部分边缘覆盖区信号差的问题。
在边缘地区,如果移动台接收电平较低,会导致前向Ec/Io较差,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此时Tx会加大,前向FER加大,直至覆盖空洞,这时各指标通常显示为:前向FER高,Ec/Io低,Tx高,Rx低。覆盖空洞是由于覆盖不够引起的,主要原因有:用户距服务基站距离太远或者基站天线高度过低等。
针对覆盖空洞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增加某扇区的导频功率使之有主导频;调整该扇区天馈的物理参数(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及天线类型);根据情况增加直放站、射频拉远、基站加强覆盖;在高话务区增加载波。
二、越区覆盖
越区覆盖是网络优化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即一个扇区的信号出现在规划之外的区域,这个区域和信号源位置有相当远的距离,甚至越过数个扇区。在CDMA网络建网初期存在大功率大覆盖的基站,天线过高,覆盖距离过远,在经过数期扩容后,增加了不少覆盖扇区,初期基站天线的高度应该适当降低,否则对周围基站扇区产生干扰,同时也会产生越区覆盖。T1观测各指标通常显示为:前向FER高;Ec/Io可好可坏;Tx高(>10dBm);Rx可好可坏(一般都不好)。通过加载带有地理化信息的分析软件后可以明显观测到越区覆盖。图3是一个典型越区覆盖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A站点存在越区覆盖现象。
引起越区覆盖问题的原因一般有高站越区、由于无线环境导致的越区和相邻扇区间越区等。从基站侧一般需要通过调整天馈系统来解决,比如适当降低天线的挂高,或者加大存在越区现象扇区的下倾角。对中国电信采用的CDMA450M系统也可以采用调整室外定向天线,使终端接收不到越区覆盖站点的信号来解决此问题。
三、
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