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之父——巴赫
约翰·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的哥哥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巴赫学习音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长大成人,其中就有三个孩子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很有地位,对于海顿、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巴赫—音乐世家
巴赫简介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纳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由于他嗓音美妙,经济拮据,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于此。
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作品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等。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等。
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代表作品
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而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巴赫音乐的意义
感谢您的收看
音乐之父 巴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