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手术配合论文.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手术配合论文
夏洪芬,丁玉辉,李丽娟
【摘要】目的做好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围术期配合。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2009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中特殊配合要点和术后物品等的处理进行详细叙述。结果成功地完成11例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围术期配合。结论肝包虫虽然传染性强,但若熟悉手术流程、提高防范意识,就能有效干预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腹腔镜;手术配合
肝包虫病(hepatic osis)是一种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主要流行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据流行病学显示[1],%~%.freelm鞘卡,用腹腔镜镜头探查包虫位置,据具体位置再置入一个10mm鞘卡和一个特制肝包虫鞘卡。在肝包虫囊肿表面拟穿刺部位周围喷洒10%氯化钠溶液隔离包虫囊液,必要置入10%氯化钠溶液无菌纱条将拟穿刺部位与周围脏器隔开,避免囊液的污染、头节种植、与过敏反应。在小抓钳的辅助下,选择肝包虫囊肿表面白色区域为穿刺点,插入专用穿刺针逐步减压,通过穿刺吸取囊液辨别是否合并感染或胆瘘。对合并胆瘘者需找出病变胆管,根据胆管直径予以钛夹钳夹或可吸收线缝合加以封闭。吸尽囊液,再从穿刺针注入等量10%氯化钠溶液,固定10分钟以杀灭头节及子囊,反复进行2次。根据需要进一步抽空囊液,使内囊与外囊分离,保证吸引器通畅,必要时使用2~3个吸引器,对大的囊肿排液极为重要,及时更换一次性吸引瓶,避免包虫液吸入吊塔造成不必要污染,递电钩切开肝包虫外囊壁,置入特制肝包虫内囊吸引其头节,接肝包虫专用吸引器管吸尽内囊。10%氯化钠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囊内壁。腹腔镜镜头深入囊腔检查有无残留的包虫、出血或胆汁漏,并作相应处理。然后切开外囊,摘除内囊,再以过氧化氢或甲醛稀释液涂拭,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外囊囊壁内翻缝合或带蒂大网膜填塞消灭残腔。但处理残腔前需认真检查有无胆瘘。然后关气腹、拔鞘卡,缝皮肤,结束手术。
准备做好中转开腹
腹腔镜手术属微创性,对手术适应症要求较高,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更高,虽然医生严格掌握腹腔镜肝包虫手术的适应症,但手术中的复杂性往往难以预料,因此应常规做好术中转开腹的准备,以免因准备不充分而延误手术时间。
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包虫组织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当宿主机体吸收少许包虫液后,使机体致敏,产生抗体,即在血液内产生免疫球蛋白IgE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上。若将包虫囊液抗原破入腹腔,抗原与抗体IgE结合,致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及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而激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甚至一旦囊液进入体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文献报道[4]%,常见于囊肿穿刺过程中。然而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后临床休克症状表现不典型,全麻下过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心率增快、气道压力明显增高、皮肤潮红、球结膜充血,随之出现血压下降。因此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率及气道压力的变化,以及皮肤的改变,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敏性休克。术前常规留置针穿刺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保证其通畅以便急救时能快速补液及给药。准备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和急救药物。此外,洗手护士在

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手术配合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