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传统建筑一讲解材料.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
何为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指:1911年以前建造的中国古代建筑,也包括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两大类。
官式建筑在明清时代又分“大式”与“小式”两种。大式建筑包括历代皇家宫苑、陵寝,以及敕建的佛寺、道观、坛庙中有斗拱的建筑; 小式建筑则没有斗拱,用于园林中或较次要的建筑中。
民间建筑除了风格迥异的各地民居建筑(如士绅商贾的宅院、祠堂、会馆)之外,也包括庙宇。
还有一些不能简单归类的建筑物,如历代的佛塔、桥梁、城台、城市中心的鼓楼、钟楼、市楼等,都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范畴。
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1、天然岩洞(旧石器)
2、营造屋室(农耕时代)
3、夯土技术、大宫室(商代)
4、瓦、砖、高台建筑(春秋)
5、木架建筑(战国)[铁制工具:斧、锯、锥、凿等]
6、都城、宫殿、陵墓、筑长城(秦代270处)
7、木架建筑成熟,砖石建筑、拱券结构发展(汉代)
8、佛寺、佛塔、石窟(魏晋南北朝)
9、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施工技术成熟(隋唐时期)
10、《营造法式》—北宋1103年颁发由李诫编修的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著(宋辽金元明清)
先秦: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经过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代,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
上二:河姆渡遗址
下左:半坡遗址
秦汉: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个高潮
秦、汉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秦始皇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了都城、宫殿、陵墓。
汉武帝时则兴建了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这一时期建筑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图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西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它是一座重要的早期坛庙,外围方院,四面正中有两层的门楼,院外环绕圆形水沟,院内四角建曲尺形配房,中央夯土圆形低台上有折角十字形平面夯土高台遗址。
魏晋南北朝:传统建筑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这一时期的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一讲解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8843242
  • 文件大小9.35 MB
  • 时间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