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
,是湖南省省际公路网中的重要出省通道之一,是湖南省“十一五”干线公路改建规划建设项目—G207新宁高木函-芝山-江华(广西界)的组成部分;是永州市的纵向骨架公路,是永州市“五纵六横八连线”公路网规划中的“第二纵”中的一部分。但现有公路等级偏低,路况差、街道化严重、混合交通量大、行车条件较差等问题,严重地影响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制约了区域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发展,道路改建迫在眉睫。
根据湖南省发改委工可报告批复及业主委托,国道G207线东安界牌至江华界牌井公路改建工程(第A1合同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石期市湘江大桥段做两阶段设计。
本设计文件为国道G207线东安界牌至江华界牌井公路改建工程(第A1合同段)石期市湘江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项目名称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起迄里程
K37+840~K40+
技术指标情况
规范规定值
设计采用值
公路等级
级
二
二
设计速度
km/h
60
60
最小平曲线半径
一般/极限
m
200/125
15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1500
1500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m
50
50
最小平曲线长度
一般/极限
m
300/100
最小竖曲线半径
凸形
一般/极限
m
2000/1400
1800
凹形
一般/极限
m
1500/1000
1100
最小竖曲线长度
一般/极限
m
120/50
70
最大纵坡
%
6
最小坡长
m
150
150
路(幅)基宽度
m
12
12
路面宽度(行车道宽度)
m
2×
2×
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
1/50
1/50
小桥、涵洞
1/50
1/50
大、中桥
1/100
1/100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地貌、地质概况
、地貌
设计线路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北起东安县界牌山,向南经东安县城、沽山口村、下枯塘村,从乌沙洲起向西南跨湘江,绕石期市镇至江华界牌井止,起讫里程为:K37+840~K40+,。
项目区属湘西南丘陵地区,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形呈阶梯状,山地夹丘陵与河谷阶地相连。东南部多为湘江阶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较平坦,海拔一般100m~150m,山体浑圆,走向不定,丘谷开阔平缓,树枝状槽沟发育。桥址区地形地貌属湘江阶地及河谷,地势相对较平缓,地面高程103~124m,河谷宽约280m。
本区属大陆亚热带气候,经常有东南季风侵入,四季分明,水量充沛,气候潮湿而炎热。年平均气温在丘陵区为20℃,低中山区为15℃。最热为7~8月,月平均气温为30℃,最高达39℃;最冷为12月至次年1月,月平均气温为-1℃至5℃,最低为-5℃,山区可达-10℃,常有短暂霜冻或降雪。年降雨量平均为1430毫米,约半数集中在4~6月间。9~11月天气晴朗,最适宜野外工作。2~3月,气候潮湿,阴雨连绵,低中山区经常为云雾笼罩。
本公路跨越湘江,湘江水位和水量受降水影响明显,一般每年3~8月为汛期,5月份为水位最高期;每年9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流量较小。其次为小溪,溪水面宽1~5m不等,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随季节而变。
湘江石期市大桥桥址区上游约2km为石期市湘江电站,受电站发电及泄水的影响,桥址区水位变化较大。公路沿线还分布有大小不一的水塘和水库,储水量可达5000m3以上。
根据本次勘察野外地质调查情况及钻探结果,沿线出露覆盖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更新统残坡积、冲洪积层;基岩有泥盆系灰岩和泥灰岩。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测区位于洞庭湖凹陷南缘,主要构造体系为新华夏构造体系。地质构造以华夏系构造和南北向构造为主,区内较大的断裂有石鼓井~龙门口断裂,褶皱有下塘富-秦家向斜。石鼓井~龙门口断裂,总体作北30°-50°东向延伸,其中石鼓井-何家一段走向北30°东。整个断裂长达38公里左右。断裂切割上泥盆统至二迭统、侏罗系等岩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断裂大约从K34+400附近横穿既有公路。距桥址区较远,对桥梁地基和基础稳定性影响很小。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缓慢差异抬升为主。
线路所在区域地表水系发育,主要由湘江以及丘谷间沟、渠、小溪组成,干旱季节较缺水,雨季时河、溪水陡涨,水流冲刷较强烈,水位随季节变化大。
本公路跨越湘江,湘江宽约280m,勘察期间
公路改建工程桥梁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