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品德感恩教育论文
一、中学生感恩品质缺失的原因
,自我认同、自我选择是根本性力量。然而,目前中学生普遍都更重视学习成绩,却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一些学生只关注自身利益,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缺失,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感恩的意义的认知与践行。
,然而,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是围绕着中考升学指挥棒转,考试分数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被重视,学校的办学资源严重向智育倾斜,德育教育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启发,重老师的指挥与组织、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学生健全人格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中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和人文精神。
。但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父辈、祖辈容易溺爱孩子,容易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另一方面,许多家长都把孩子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习成绩方面,对于感恩的德育不重视,这也容易让孩子变得不懂感恩。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观念涌入中国,影响中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目前社会上功利主义价值观越来越有市场,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被冲击,这些不良现象必然会对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历的中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领航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其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突出其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价值中学教材的内容有显性的教育内容和隐性的教育内容之分,隐性的教育内容经常被人忽视。隐性教育内容恰恰是学生态度、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要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渗透感恩教育。如教导学生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感恩老师教授的文化知识,感恩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带来的光明前景,感恩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资源等。
,提高感恩教育实效首先,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教授如何孝敬父母时,老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让学生通过感
中学生思想品德感恩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