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双边贸易问题研究
�
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天津财经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C 艿难�宦畚脑诮饷芎笫视帽臼谌ㄊ�
促进中印经贸合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从总体上看, 中印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双
方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不相称。印度对华出口以铁矿砂等资源性产品为主, 中国对印出口主
要为家电、通讯、电子等产品。目前中印贸易水平仅相当于印度对外贸易额的�% , 而在
中国则不足��, 但近年来双边贸易在两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都趋于上升。这其中的影
响因素很多, 包括政治、文化、自然、经济等各方面,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贸易本
身的原因。由于中印两国国情、发展目标、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都比较相似,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禀赋又雷同, 因而可以预见,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印贸
易必将呈现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势态。如何客观看待两国间贸易领域的竞争与互补, 理性
选择适合各自实际国情的双边贸易政策, 进一步拓展双方经贸合作空间, 获取最大化的贸
易利益, 是摆在两国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
印双边贸易量、贸易结构中呈现出的特点予以分析, 通过对两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与
瘩根据两国各自贸易数据计算
近年来, 两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两国间的贸易迅猛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的
第二大进口国, 而自��年起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据统计, ��年中
印贸易额已超过���亿美元, �世纪以来中印贸易每年都保持着�% 以上的增长率①。
另外两国在能源、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全面拓展, 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着良
好的协调与配合。��年, 温家宝总理访印, 着重提出了中印应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加强
交流与合作。而在全球经济普遍陷入低迷的情况下, 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加强双边经贸合
作就显得更为迫切。但由于历史、体制、文化差异、冷战思维等因素的影响, 中印两国间
经贸合作发展中还存在很多桎梏, 贸易规模与两国的实际经济总量是不相协调的, 两国间
的贸易额占各自对外贸易的比重, 虽说逐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同两国的人口、经济
总量以及巨大的市场相比较而言, 中印贸易规模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中印间的贸易额仅
网速等基础设施以及英文水平、高等教育水平等。
于海莲、杜振华���通过引用《洛桑报告》和《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的竞争力
排名来比较中印两国的竞争力。在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和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均领先于印度,
但在商业效率方面, 中国落后于印度。商业效率的落后是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致命弱点,
因为政府效率和基础设施都是为提升商业效率服务的, 而经济绩效则是商业效率的集中表
现。
�������简称��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国际化过程或展
�
专业化的特征归纳为三个要点:一是一种商品在多个阶段连续生产;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
要方式以及发展前景。
出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考虑两国贸易现状的原
��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
��槔迹�杏」叵荡笫录恰綧】. 北京:
亿大关, 达��诿涝#�崆按锏搅酥泄�白芾碇扉�����月访问印度时提出的“争
表��
中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状况
��
��
��
��
��
��
��
��
��
���
���
���
���
���
���
���
���
而随着两国间总贸易额的增加, 两国间贸易差额占总贸易量的比重也逐渐下降, 这一比重
在联合国的���曜脊�拭骋追掷�标准中, 将所有商品分为十大类。在贸易结构
改革开放伊始, 中国的出口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以此来换取外汇引进先进技术和
生产设备,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初
见成效, 经过资本积累、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完善, 我国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开始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在这两个阶段, 中印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不怎么
频繁, 贸易额度也非常小。
而自上世纪�年代以来,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中印双边贸易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