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后期史
宋朝
课程目录
第四章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
第一节宋朝概况
第二节北宋的政治和经济
第三节南宋的政治和经济
第四节两宋的文化科技
宋朝概况
宋朝,分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 两个阶段,共320年,18帝,其中北宋9帝,南宋9帝。
学习宋朝史应注意:(1) 北宋实行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有效地铲除五代割据的弊端,保持了内部统治的稳定。其以收权分权为目的的复杂的体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一个高峰,但也带来了不少弊病,造成武功不兴,对外作战屡败,政治上也暮气沉沉。至北宋中期发生“三冗”,改革与变法也无法扭转。(2) 唐末五代以来阶级关系、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到宋大致告终。租佃关系和土地兼并使宋朝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斗争的矛头指向不平等的财产关系。(3)内部和平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宋经济迅猛增长,人口及生产水平超过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城市进一步商业化,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4)北宋末年金朝入侵, 南宋与金南北对抗, 虽出现抗金名将,仍苟且偏安,但经济上十分繁荣。
疆域
京城
帝系
评价
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宋史》卷85《地理志》:“西京,唐显庆间为东都,开元改河南府,宋为西京,山陵在焉。”位于宋京西北路。
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宋史》卷85 《地理志》:“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按宋仁宗庆历二年契丹声言入侵,北宋大臣以宋真宗时曾为防辽而亲征驻大名府的典故为据,为加强河北的战略要点,奏请立大名府为北京。位于宋河北东路。
首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宋史》卷85《地理志》: “东京, 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为东京, 宋因周之旧为都。”位于宋京畿路。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宋史》卷85《地理志》:“应天府,河南郡,归德军节度使。本唐宋州。至道中,为京东路。景德三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建为南京。”按赵匡胤建国前曾为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宋州,是此地为帝王肇基之所,故宋真宗时改为应天府,后又升为南京。位于宋京东西路。
北宋实行四京制。南宋则以临安(杭州)为“行在”(皇帝行幸所在),作为都城。
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
《宋史》卷85《地理志》
北宋疆域及周边政权图
南宋疆域及周边政权图图
高宗苍黄渡江, 驻跸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 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淮、江东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广东、广西十五路而已。
《宋史》卷85《地理志》
北宋帝系表
(1)太祖赵匡胤
(960-976)
(2)太宗赵炅(3)真宗赵恒(4)仁宗赵祯
(976-997) (997-1022) (1022-1063)
(5)英宗赵曙(1063-1067)
(6)神宗赵顼(7)哲宗赵煦
(1067-1085) (1085-1100)
(8)徽宗赵佶(9)钦宗赵桓
(1100-1125) (1125-1127)
南宋帝系表
太祖赵匡胤(960-976) 太宗赵炅(976-997)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 | |
赵德昭赵德芳(1)高宗赵构(1127-1162)
|
|
(2)孝宗赵眷(1162-1189) (3)光宗赵惇(1189-1194)
(5)理宗赵昀(1224-1264) (4)宁宗赵扩(1194-1224)
(6)度宗赵基(1264-1274)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
(7)恭宗赵显(8)端宗赵昰(9)卫王帝昺
(1274-1276) (1276-1278) (1278-1279)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匡义,初名匡义,太祖时改名光义,称帝后又改炅。
宋神宗赵顼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死于今黑龙江依兰
宋钦宗赵恒,死于今黑龙江依兰
宋高宗赵构像
宋理宗赵昀,在位40年。
宋宁宗赵扩像
宋度宗赵禥像
中国古代史-宋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