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俄欧亚所程春华
2004年10月14~1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普京第三次访华,也是他连任总统后首次访华。在中俄建交55周年之际,普京访问中国必将进一步密切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因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从纵向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五个十年。头十年是“中苏同盟”,但双方并不平等;继而是十年“论战”,“争”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十年武装对峙,双方关系极度恶化;随后是十年谈判,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以后,中俄关系渐入佳境,从“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以来,中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此次普京访华,成果丰硕:中俄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至2008年)》;确定了2006年为中国的“俄罗斯年”和2007年为俄罗斯的“中国年”;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这标志着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同时,中俄结束了两国间的“入世”谈判,中方支持俄方加入世贸组织等。当前中俄关系发展十分顺利,正如2004年6月17日普京总统在塔什干会见胡锦涛主席时所说的,“两国关系处在最好时期”。
二、中俄合作领域日益全面和深化
从广度(横向)上比较,自1991年12月27日中俄在莫斯科签署《中俄会谈纪要》,继承中国与原苏联的外交关系以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总理不仅定期举行会晤,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两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车臣问题和台湾问题等方面相互支持,别斯兰事件就是一例。别斯兰事件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车臣政策仍持保留态度。而中国则表示坚定地支持俄罗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两国倡导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不仅是中俄合作的丰硕成果,而且为双方合作扩大了范围和增添了新内容。
中俄两国的经贸和科技关系稳步发展,,创历史新高,今年则有望达到200亿美元。2004年9月22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在莫斯科共同点击开通了“中俄经贸合作网站”。2004年9月2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草签中俄关于结束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双边谈判的协议。2004年10月10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俄决定加强特大项目的合作,酝酿已久的中俄石油管线方案将在数月后出台。
中俄除了最近官方接触频密外,民间交往也活跃起来,逐步改变着“上热下冷”、“政热经冷”的局面。几个月前,钱其琛就任中俄友好和平合作委员会中方名誉主席;此前,中俄企业家理事会成立。在地方合作的框架下,双方还举办了俄中投资论坛。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吸引了大批俄罗斯商人,即将召开的乌鲁木齐贸易洽谈会预计会有200多位俄罗斯商人参加。中俄两国近日决定,从2005年2月开始进行界河水环境联合监测工作并开展环境保护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为加强中俄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联合监测和其他环保领域的合作,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有关部门在哈巴罗夫斯克市进行了合作探讨。
三、中俄合作道路曲折,前景光明
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和深入,由于国家利益的差异,两国在经济合作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不协调的步伐和摩擦时有发生。首先,双方部分能源和大型经济项目合作并不顺利。从铺设“
试论中俄战略 协作伙伴关系
作者:李静杰文章来源:社科院欧亚研究网更新时间:2006-6-27
【内容摘要】过去5年中俄关系发展很顺利,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互视为友好国家”上升到“建设性的伙伴关系”,然后又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两国为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以及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密切合作。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但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真正动力还是各自追求的国家利益。中俄关系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要把这些潜力变成现实,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中俄关系对外政策
【作者简介】李静杰,1941年10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长期从事苏联、俄罗
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