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
1 素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2 武术俗称”武艺”,简称”武”,古史传说时期,称之为”戎”,有史初期,称之为”兵”,是指中国古人搏打厮杀的功、技、艺的总和。
3 无文不生,无武不立;喜文者盛,喜武者长。
4 武学又称“武艺学”,也叫武术学,是指中国古人对中国武术的系统分析、完整阐述和全面的辩证探讨。
4 中国武术基础理论包括整个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基本学说、基本藏象和基本章法。
5 得到一致公认且极具代表性的五家就是儒家、医家、武家、法家、道家。
6 中国武术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准就是经典武家文献三经、四典、五法的问世。
7 中国武家的“志”有三层意思,一曰立,二曰恒,三曰得。
8 从中国武家的三大经书《内经》,《易经》,《道德经》。
9 武术基础理论的象藏体系即是道藏体系、易藏体系、循径体系的概称。
10武术基础理论中的基本观即中国武家认识世界的基本观,是中国武家时间观、方位观、距离观、辩证观的总称。
11中国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唯物观、恒动观、辩证观。
12一般来说,机体的预守机制有:守御、守卫之分。
13击象就是人类攻杀战守时的运动动作现象,即活体人攻杀战守前中后的空间移动以及人体各部位相互配合所发生的变化。
14击象是指中国武术攻守运动中动作的核心特征。
15中国武家把攻守运动划分为五运、六形和舞弄之形三大类,主要是根据其运动内涵、功用、特点和不同形态划分的。
16中国武术的五运简称运,俗称功夫,主体亦称功夫实质,是指以身体为主体的攻杀实质。
17中国武术的打形简称“打’,又称“古拳法”,俗称手搏、使拳、白打,是指以上肢打斗为核心的攻守进退。
18武术十二根简称武根,也称十二根,是武术运形的原始动力,是武术运动的动向之源。
19中国武术的攻守系统由局打、合打、格打构成。
20中国武术的娱乐系统由套演、戏演、电演构成。
21中国武术的保健系统由武导、武健、武养构成。
22中国武术中的三论基、格、的概称。
23武术医疗主要由解剖、诊断、治疗组成。
24武术放松又称武术三松,由推拿、按摩、点穴组成。
25三纲即从事中国武术运动的三大纲领,是中国武术的行动指南,是中国武术的大前提,由德行、礼仪、规矩组成。
26武学易藏是指中国武学中所藏的易学体系,是对中国古人所有厮杀搏打经验及思想、谋略、计策的全面概括。
27 武学主体八卦的卦位有三种,一种是攻守站位,一种是伦理站位,一种是自然站位。
28武术主体八法的法位有三种,一种是攻守站立法位,一种是伦理排列法位,一种是自然站立法位。
29奇循八道的运行轨迹,其内容由正道、侧道、背道、斜道、弧道、圆道、鬼道、魔道构成。
30格道是循、径、道三为一体的产物。
31中国武术的中轴八循主要是针对中轴运动而言的。
32中国武术运动动作中的七别由循别、径别、中别、道别、格别、演别、健别构成。
33中国古人的纪时方法很多,中国武家的纪时方法主要以干支纪时为主
34中国武学的攻守斗争内涵有三,即德育、格育、谋育。
35中国武家的方位是相对运动体与运动目的而言的。
36中国武家常用的方位词就地理方位而言有东南西北里外内隔旁。
37中国武家最基本的方位是由日出、星象、指南针确立的。
38中国武家最古老的自然方位是以太阳的升落
武术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