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历史观”下的明治维新.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历史观”下的明治维新
【摘要】本文试图以“大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重新审视整个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以探讨日本在近代由落后到先进的某些“长时段”原因。
【关键词】大历史观江户时代长期合理性
19世纪60年代,当东方一系列国家相继沉沦的时候,处于东亚一隅的日本却以明治维新的成功而崛起。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特别是明治维新缘何产生并得以成功的历史因素,一时成为讨论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与中国近代史上之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等改革运动相比较,从中能窥见中日间的改革一败一成的某些原因。关于这些因素,可大致总结如下:(1)德川幕府后期,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母体中孕育和成长;(2)国内社会阶级关系力量对比的变化;(3)土地结构的差异性,使日本更容易传统的束缚,走上革新、近代化的道路;(4)政府的腐败,指导性政策的失误等等。本文试图以“大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将历史的基点推后好几个世纪,以原始的目光重新检讨”[1](P272)整个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从而探讨日本在近代由落后到先进的某些“长时段”原因(这里的“长时段”并不是借助于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而是仅用来指一种长时间、远距离的客观视角)。所谓“大历史观”,是著名史家黄仁宇先生在综合、归纳的研究方法上,通过对中外历史特别是近世以来各国具体国情的深入考察后指出的:用“技术上的角度”来审察历史,跳出具体大事的道德评判标准,“采取以长时间、远距离,而尤以超过人身经验的着眼研读历史”[2](p66),以看出“历史发展的长期合理性”。最后,他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各国都要达到“数目字管理”。纵览明治维新之前的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我们可以看出,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崛起,“表面上好像是短期突进,其实则是长时间的演变,最后出头露面而已。”[1](p276)
一、江户时代幕藩统治政体的影响
1603年,德川家康在荡平丰臣氏的残余势力后,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了幕府。他根据日本社会多元化的具体国情,逐步在日本推行建立在封建领主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由将军的幕府和大名的藩国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3](p4)史称“幕藩体制”。将军将全国1/4强的土地合680万石作为自己的辖地,称为“天领”,且都是些肥沃的土地,又掌握着三大城市:江户、大阪、京都,和唯一进行对外贸易的港口长崎,并拥有对商业的控制权、货币的铸造权、采矿权,以及对全国最大的武装部队8万多兵力的动用权。另外,幕府依据在
“建幕”过程中贡献程度和亲疏关系将全国二百六十多个大名划为“亲藩”、“谱代”、“外样”,并把自己辖地之外的3/4土地分封给大名们相应的石数。将军成为日本实质上的统治者,“幕府”也就相应地成为实质上的中央政府,日本历史进入了德川幕府时期,又因其“府治”在江户,又称江户时代。在整个江户时期,幕府为了钳制各藩,防止大各的叛乱,巩固幕府统治的中央政权,颁布《武家诸法度》,“实行了大名轮流到江户侍奉将军一次(一年住在领国),其妻子类似人质必须经常住在江户的‘参觐交代’制度”,[4](p308 )并陆续施行改易,转封、兵农分离、“领知朱印状”等强硬措施,以及赐姓(松平姓)和联姻的优柔政策。因此,幕府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硬的军事实力,对全国拥有“集

“大历史观”下的明治维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8-04-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