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金山合约》的书面报告
选题简介:
《旧金山合约》是旨在解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问题,由美国主导的部分国家和日本单独签订的合约,由于该合约在国际上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许多国家对其表示不承认,且由于该合约由美国一国拟定,条约多条内容与国际法相抵触。《旧金山合约》在以美国为主导的部分国家单方面与日本缔约的同时,条约中留下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的隐患,成了日后“台独分子”嚣张的“国际依据”,同时为现在愈演愈烈的东亚各国领土争端问题埋下了祸根!同时,《旧金山合约》与《日美安保条约》《日美行政协定》共同奠定了战后日美的同盟关系。
团队分工:
资料收集及处理:薛士珂罗冉
主要观点确立及论述展开:叶阳
文稿:叶阳薛士珂
PPT制作:罗冉杜尹铭
演讲展示:杜尹铭
目录:
一、和约签订的背景
二、和约拟定至签订的过程
三、和约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条款
四、其它相关涉及的条约或协定
五、合约的生效
六、合约的影响
一、合约签订背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逐渐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不断加强其地缘政治的构建。1946,美苏冷战爆发,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对苏联进行遏制。此时美国急需日本为其所用。所以必须将日本战后的主权恢复及日本战后重建等问题提上日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战后东亚的格局。自从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失败退守台湾后,蒋介石已没有实力去反攻大陆,无法成为美国遏制苏联的棋子,中国大陆已经不处于美国的实际控制之中,美国不希望日本再成为美国的敌人,迫切与日本构成反共防波堤。
(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急需日本成为其军事基地,导致美国加快对日本的缔约,以日本跳板,方便其输送战争物资及兵员。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当月,杜勒斯率美国国务院代表团访日。在东京,他就缔约问题与日本首相吉田茂进行了会谈,并达成对日缔约后美军继续留驻日本、日本为美军提供军事基地等协议。
(四)、日本国民对美国的军事占领表现出不满,为了保证并加强美国对日本的实际控制,使美国由对抗走向同盟,美国需要去稳定日本国内状况,做出一些实际的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旧金山合约》既是战后国际大环境的产物,也是美国在亚洲推行冷战战略、美国战时的需要和日本亟需恢复主权国家身份的需要。美国在解决日本战后问题的同时,达到遏制苏联,在东亚构筑冷战防御前线的目的。
二、合约拟定至签订的过程
(一)、合约的拟定
《旧金山合约》由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顾问杜勒斯拟定草案,杜勒斯对之后美国的国际战略的制定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九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杜勒斯将对日缔约七原则递交给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十一月二十日马立克回复杜勒斯时,提出数项质疑,包括台湾与澎湖列岛归还中国问题。一九五一年三月三十日美国将和约草案二十二点送交苏联,苏联于五月七日针对草案提出下列意见书:
(一)和约应由中、苏、美、英等国与其他对日作战国家为之;(二)中国对台、澎主权应予确认;(三)反对美国托管琉球与小笠原等群岛;(四)明文限制日本武装力量;(五)第三国不得在日本驻军或拥有军事基地。然而这个意见书五月十九日遭美国否决。六月十日苏联再照会美国,但美国却于七月三日公布联合草案。苏联的外交努力宣告失败。
(二)美国
旧金山合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