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围城》的多元化讽刺艺术.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围城》的多元化讽刺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1002-2139(2016)-03-0-02
钱钟书运用讽刺的方法是高超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围城》中就有其运用比喻、象征、变异词、语文言文和英文词语进行讽刺的多元化讽刺艺术。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在《围城》的讽刺语言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比喻这种手法,钱钟书特别善于运用比喻,他运用比喻灵活自如、信守年来,这点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写鲍小姐时,“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从鲍小姐的衣着打扮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轻俘的尤物,这与她留学生的身份很不相称。先把这种有失身份穿着的鲍小姐比作“熟食铺子”,讥笑她穿衣服十分暴露;进而比作“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绝不拐弯抹角,直接讥笑她是赤裸裸的;后修正为“局部的真理”,根据是“她并非一丝不挂”。这种比喻很容易就揭露鲍小姐是水性杨花、不安分守己的人,非常辛辣地讽刺了一个留学知识女性如同娼妓之形象。又如赵辛媚和方鸿渐在辩争高松年地位高了,“今变糊涂”时,对高松年的评论“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向树上爬,就可把后部供大众瞻仰”。用“猴子的红臀长尾巴”来比喻“一个人的缺点”,讽刺了高松年的“糊涂”是本来就有的,并非是地位高了才有的,在这里用辛辣的讽刺对这位善于玩弄权术、背信弃义、巴结钻营的伪君子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和讥讽。
二、运用象征进行讽刺
钱钟书在小说中也用到了象征这一手法来进行讽刺。如题目“围城”的意义就当属小说众多象征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围城》虽然写的是爱情、事业和家庭生活,但决不是为写爱情而写爱情。通过结构来看,方鸿渐是一个人从国外来到上海,最后在情场上事业上都失败了,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也分离了,最终仍然是一个人。通过小说透视世人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可以看到人们之间要么就是互相利用,互相欺骗;要么就是互相讽刺,正如《围城》里写的“就像两个刺猬在一起”,不是你刺了我,就是我刺了你。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叫做褚慎明的所谓哲学家说了一句,解释了什么叫
“围城”。他说:“围城就像金漆的鸟笼,外面的鸟想住进去,而里面的鸟想飞出来”。苏文纨也有一种法国的说法:“说‘婚姻就像一座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所以结婚就是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总而言之,人的理想和现实总是矛盾的,总是无法满足的。正如方鸿渐所说:“人生处处如围城,婚姻、事业、家庭”。而在这些方面,人们总是处在矛盾中,经历过这些的人们或者正在经历这些的人们,总是对它们有着种种的抱怨,而那些还未经历过它们的人们,却对它们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这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矛盾,也是围城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警示和思考。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围城”不仅象征了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更象征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三、运用变异词语进行讽刺
在文学作品中,为

《围城》的多元化讽刺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4-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