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承农耕文化保持生产生态-带民居照片讲解材料.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7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传承农耕文化 的价值与途径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副主任、副研究员
夏学禹
主要内容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在从事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它凝聚了亿万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时至今日,农耕文化的理念,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仍具有现实意义。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
二、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
三、农耕文化的传承途径
四、引导农民就近创业就业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征、实践原则
(一)主要内涵
应时、取宜、守则、和谐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征、实践原则
“应时”
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是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吕氏春秋、审时》)。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征、实践原则
“取宜”
主要是对“地”来说的,即适宜、适合。
周祖农耕文化中的“相地之宜”和“相其阴阳”理念,就是“取宜”的实践经验总结。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征、实践原则
“守则”
则,即准则、规范、秩序。
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征、实践原则
“和谐”
铸就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念,孕育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思想。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征、实践原则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创造了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耕文化实际上就是带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点的地域文化。

传承农耕文化保持生产生态-带民居照片讲解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nyoung
  • 文件大小26.25 MB
  • 时间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