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养成教育刘建兴培训资料.ppt


文档分类: | 页数:约10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强中小学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1、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的道德行为有三个层次
(一)最低层次
是不自觉的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
道德认知还不充分,道德情感还不稳固,道德意志没有形成。
出入校不停车
上课乱说话
(二)第二层次
是自觉地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
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有一定的道德意志,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监督,不需外部监督,但需自己的意志努力。
属自觉行为,但还不是自动行为
摆放自行车
捡纸
(三)最高层次
是自动行为,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形成了习惯,它是德育的最佳效果,它就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目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德育的最佳效果,是自然的、自动的行为;
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目的和结果;
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习惯”的定义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是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的反复强化的产物。
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人就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习惯养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习惯”的心理机制:
女生检纸
学生拿椅下楼检纸
图中看到,道德习惯的形成是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德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
往往高、大、全、深,整天唱高调;
说得多,做得少,与现实结合得少;
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知行脱节。
德育弊端
名人名言

养成教育刘建兴培训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nyoung
  • 文件大小22.36 MB
  • 时间2018-04-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