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体育
古印度体育活动的特点
1. 种姓制度的影响十分深刻
种姓制度的定义: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来自中亚高原的游牧部落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向逐步侵入印度,在雅利安人奴隶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形成了严酷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在印度延续了2000多年,对印度社会起着有害的作用。
种姓制度
婆罗门
祭司贵族
统治者
刹帝利
军事贵族
统治者
吠舍
农民、手工业者
被统治者
首陀罗
失去土地的自由民
和被征服的居民
被统治者
种姓制度的表现:
1)不同种性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范围受到种姓制度的制约。
例:骑马、武器练习以及瑜伽只有雅利安人可以参加,非雅利安人出身的首陀罗人不能参加。
2)不同种姓之间不能进行比赛
例如:刹帝利种姓认为自己绝不应该从事吠舍种姓中流行的舞蹈练习等体育项目。
2. 古印度体育活动独立性差,依托宗教推行和发展。
1) 农村体育活动形式如跑、跳、舞蹈和洁身等与大多数群众活动一样,以印度宗教界需要为出发点,跳高是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各种形势的绕物跑和舞蹈中的蛇形动作是为了灵魂转世和开辟道路。
2) 高难度的古印度舞蹈都是在培养寺庙舞蹈表演者的学馆里进行学习的,这些学馆不对外开放。
3) 宗教教育要求前三个种姓的人洁身静心主张以静坐绝食来治疗疾病。
4) 宗教宿命论影响体育的发展。重视灵魂修炼而忽视身体的锻炼。
此外,教义中有关清洁卫生的规定和祭祀典礼的舞蹈有益于身体健康。
例如,源于古老瑜伽信仰的瑜珈术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健身方法之一。
总之,印度繁多的宗教把大多数体育形式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古印度的许多体育形式都依附宗教来发展。
、巴比伦、中国体育活动存在共性。
四大古国都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都存在阶级压迫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各国的体育活动受等级制度影响差异明显。
表现为:
1)统治者有充分的时间和物质条件从事体育运动。
2)被统治者只有在十分有限的闲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
。
3)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明显不同
古印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