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崖初级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
八
课题
桃花源记(1)
授课时间
学
习
提
纲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
3、翻译句子: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的桃花源。
5、第二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设想一下,渔人此时此刻的感受。
【课堂探究案】
1、翻译课文前两段。
2、第一段“渔人甚异之”中的“之”指的是什么内容?
渔人为什么会“甚异”?如何理解这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二次备课
设计人
白慧平
使用人
白慧平郝飞娥王敏
审签人
学习
目标
读熟课文,说出文章大意。
准确翻译课文1、2自然段。
3、理解“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这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复习
回顾
【课前预习案】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你需要先用15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文:
第一步:诵读课文三遍,注意注释中有注音的字;
第二步:根据注释,能大概翻译1、2自然段。
第三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学案的“学生笔记”一栏中。
然后用15分钟来完成【课前预习案】。
学
习
提
纲
【课堂探究案】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5分钟课前检测,8分钟自主学习,6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6分钟巩固落实、当堂检测。
【知识链接】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了解写作背景:
【课前预习案】
1、解释加点的词。
(1)缘溪行( )(2)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 )(5)落英( )(6)缤纷( )(7)仿佛( )
(8)豁然开朗( )(9)阡陌( )
二次备课
学生笔记
学法指导
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下面:
达标检测
一、解释加黑词语
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落英缤纷: 4、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1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