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特点,落实转化措施.doc分析心理特点,落实转化措施
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表现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当今小学生大多是在颇为顺利和受宠的环境中成长,由于心理、生理特点,他们看问题理想化,容不得半片阴影,接受新生事物快,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力极其脆弱,往往一点小小的矛盾和挫折都容易酿成悲剧,某些轻微的心理不良,矫正不及时则可酿成其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因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并研究其对策,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应当从自己的班级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学生做起。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小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常能在他们和老师、同学交往过程表现出来。小学生中常见的异常心理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自卑型:一般来讲,引起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因为担心会被老师、同学瞧不起,思想压力大,表现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小组讨论不敢直抒已见,生怕被人笑话;课余时间大多单独行动,不愿与人接触,老师找其谈话时显得非常紧张。学习成绩差是导致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2、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影响着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我们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借读生较多,他们的父母大多从事小生意、贩菜、在建筑工地打工等工作。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窘困,这会引起小学生“低人一头,矮人一截”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家庭羞于启齿,如果当他们因家庭原因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时,便会无地自容。有些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们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学习条件又不好,在穿着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这些原因也能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3、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压力过重。一些家长对子女成就的殷切期待,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和落后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老师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
二、“放任自流”型。
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加之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成绩不好就训斥,老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耐心,不掌握分寸的批评,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起,缺乏激情,对待作业敷衍了事,学习缺乏动力,应付了事,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差。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若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足够重视,长时间就会演变为
“放任自流”型。这一类型学生的外在表现为纪律散漫,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甚至出现逃课、逃学现象,对老师的说教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在客观的社会现实中,“不读书者照样赚大钱”的现象也加深了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形成,给他们自身的成才发展和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逆反型。由于“放任自流”心理的作崇,一部分学生会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弃学而又怕被家长不允。这部分学生往往具有较灵活的头脑,自立自治能力较强,他们通常把注意力放在与家长、老师、学校作对上。对老师、家长的说服教育产生不满,常常顶撞,并以顶撞能为荣,甚至故意屡屡“以身犯禁”以显示与众不同。还可能出现敌对情绪,与老师、
分析心理特点,落实转化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