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等技术开始传入欧洲。宋元时期,我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对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东学西传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是一民主和平等的制度。在思想方面,他们称孔子为“中国的苏格拉底”,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
01
0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西学东渐
第 21课
林则徐
1.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活动
设立译馆,组织人翻译报刊和《各国律例》;
组织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
评价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
魏源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行为,表现了他们非凡的胆识,在闭关时代的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从此,在部分爱国的知识分子中,逐渐形成了研究国外情况、寻求资本主义世界知识的风气,各种了解“夷情”、探求救亡图存之道的书籍也不断出现。
——丁伟志《中西体用之间》
(1)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
(2)使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行为,表现了他们非凡的胆识,在闭关时代的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从此,在部分爱国的知识分子中,逐渐形成了研究国外情况、寻求资本主义世界知识的风气,各种了解“夷情”、探求救亡图存之道的书籍也不断出现。
——丁伟志《中西体用之间》
根据材料概括“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
金田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然后统治阶层中的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
材料二:“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根据材料,概括“中学”和“西学”的内容;两者关系如何?
中学: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封建伦理道德)。
西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关系:中学为主,西学为辅。
危机加深
(1)内忧外患,
要学西方
(2)西学传播,冲击中学
怎么学
中体西用
论战双方
洋务派代表:
李鸿章、曾国藩
顽固派代表:
倭仁、张盛藻
PK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坚决反对向学习西方。
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近代中国第一场思想论战——体用之争
不同点
相同点
焦点
要不要以西学为用
第20课 西学东渐[岳麓版][课件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