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5
一、发展背景 5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5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6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6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 7
二、现实基础 8
(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8
(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8
(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 9
(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 10
(五)企业园区社会典范 11
(六)环境整治有序推进 11
(七)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12
三、主要问题 13
(一)理念认识有待提高 13
(二)产业结构不甚合理 14
(三)资源要素十分短缺 14
(四)技术创新供给不足 14
(五)生态环境压力突出 15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 16
三、发展目标 17
四、“1369”行动计划 19
第三章、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21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产业发展 21
(一)发展循环型工业 21
(二)建设循环型农业 23
(三)推进循环型服务业 27
二、强化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8
(一)大力推进节约能源 28
(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30
(三)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31
(四)积极推动材料节约 32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33
三、推进生态县建设,创建循环型社会 35
(一)强化环境污染整治 35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6
(三)创建循环型社会 37
第四章、循环产业链与示范工程 39
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39
(一)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39
(二)构建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42
(三)构建以再生资源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43
二、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 44
(一)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44
(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46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47
(一)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 47
(二)修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制度 48
(三)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供给机制 49
(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50
(五)探索循环经济相关考评体系 51
(六)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52
附件1:嘉善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表 53
前言
嘉善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2005年嘉善县位居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第27位,跻身浙江省10强县(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615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嘉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嘉善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限为2008——2011年。
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更是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县作为全国资源最为缺乏的经济强县之一,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
嘉善县2008-2011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送审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