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氢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和讨论法。
教学用品投影仪、抽拉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并回答
回忆旧知识,为接受新知识奠定基础,引发其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和体积的几千亿分这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想象
讨论发言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
【设疑】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所有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运动?
【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把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分别叫做第三、四、五……层。由此可见,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也就是说:
【板书】一、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引入】如何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板书】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述】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投影】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教科书第59页图3-16所示)
【设疑】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引入并板书】三、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简单记忆
跟着教师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18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并回答
使学生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探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投影】(见下表)
【结论】元素的性质,特点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设疑】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
【引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的微粒叫什么叫呢?
【板书】四、离子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叫离子?离子可分为几类?
【讲述】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因此,离子可定义为“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中带正电的离
影视文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