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难题
——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
摘要:在《浮士德》中,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对立,是人的内心世界中理性和欲望的对立。这种内心的冲突常使得浮士德处于两难的境地:在他的胸中,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想从另一个挣脱掉;一个在粗鄙的爱欲中,以固执的官能紧附于世界;另一个则努力超尘脱俗,一心攀登到列祖列宗的崇高灵魂。这就是浮士德难题。本文主要阐述浮士德难题,怎样个使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
关键字:理性欲望社会道德个人道德个人幸福个人灵魂
正文: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特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发展史。浮士德一生都在追求、探索,他常常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而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
“浮士德难题”在剧中主要表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魔鬼梅菲斯特是“一切障碍之父”、“恶”的化身,浮士德与魔鬼订约结为主仆:浮士德愿意以灵魂为赌注使魔鬼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但是浮士德有朝一日一旦满足现实生活而停止探索,他的生命就会结束,灵魂归魔鬼所有,并且反作魔鬼的奴仆。继而,他们相伴而行,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然而,不断追求、勇于实践、百折不挠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在经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后仍免遭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
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在与恶魔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矛盾,而正是矛盾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地去追求、探索,他们在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无法逃避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就是人类共同的难题——“浮士德难题”,它是有待解决的内在的亟待答案的难题。
怎样使个人欲望的
浮士德难题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