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教学分析.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教学分析
我曾经有幸聆听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著名特级教师何国成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一课,现将其中的精彩片段及自己的点滴感受记录如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读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
生:(兴奋地猜测,抢着说)是《黄鹤楼送别》!
师:(高兴地)对了。这就是课文第25课。(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较熟,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能把课题读好吗?(生用心齐读课题)
师:像这样的课文,你们以前还读过哪些?
(学生议论纷纷,如数家珍般地列出了:《英英学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母亲的恩情》、《李广射虎》……)
【分析】新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学习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猎奇、好表现心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鼓励学生超前阅读,引导其温故知新地围着课文组合成“板块”,促进了教学。
师: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该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1:把课文读好。
生2:领悟课文里的意思。
生3:能熟练背诵古诗。
生4:我认为还要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板书:读悟解背)
师:太好了,同学们,这既是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下面,同学们就认真读书,把生字读准,看看大家能读明白哪些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
【分析】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学习方法,这不正是尊重学生的主人意识,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权力的有力体现吗?
生:我知道课文讲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
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
生:我知道李白送孟浩然走的时候,心里十分舍不得。我是从这句话中体会出来的:
“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就叫——(生齐说“依依惜别”)
生:我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不但是很好的朋友,而且还是真正的朋友。
师:你的体会是听了谁的话后联想到的?
生:是听了××同学(指第一位发言的学生)的回答后想到的。
师:是啊,学会听,而且会联想,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分析】教师适时点拨,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联想到了一句格言——真正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变心的。
师:你的联想很有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到一些话来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吗?(该生一时找不出,师安慰她没事,并请她坐下来再想)
生:孟浩然的话里有这么一句: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生:从李白的话中,我知道了他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上的:“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师: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把他当做兄长是自然的,可他为什么又把孟浩然当做老师呢?
【分析】此处何老师故布“疑阵”,引导学生品读关键处。看来,深入钻研教材仅靠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教者胸无“丘壑”,课上又怎能指点迷津?
生:因为他非常敬重孟浩然的人品,钦佩他的学识,所以把孟浩然当做老师。
师:噢,原来是这样,大家一齐把这几句话读好。(生读文)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句中两个你认为最关键的词。(两

《黄鹤楼送别》教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