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水利枢纽武宣防护区岩溶水文地质.doc大藤峡水利枢纽武宣防护区岩溶水文地质
0 绪论
红水河在石龙附近与北岸支流柳江汇合后称黔江。黔江在桂平与郁江汇合后称浔江,至梧洲附近与北岸支流桂江汇合后始称西江。,地理坐标北纬 23°09′,东经 110°01′,大藤峡水利枢纽是红水河梯级规划中最末一个梯级。大藤峡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为主,结合灌溉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 ,相应库容 。防洪起调水位 ,装机容量 1600M,,左岸黔江副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为 555m。船闸布置在左岸,船闸等级为二级,通航船泊吨级为 3000t。南木江副坝位于黔江与南木江交汇口下游约 850m 处的南木江上,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 643m。大藤峡水利枢纽水库区位于桂中、桂东北地区,地跨桂平、武宣、来宾、象州、柳江和鹿寨等县市,红水河、柳江和黔江三大干流流经库区。水库呈Y字型,当正常蓄水位为 时,回水至红水河的桥巩镇和柳江的中厂附近,长度分别为 和 ,水库面积 ,其中黔江段水库长度约 90km。本次研究的武宣县城防护区均位于黔江段,距坝址 40km~60km。武宣县城防护区位置见图 。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洞、溶隙、裂隙中,有时以岩溶管道或岩溶裂隙泉的形式排泄。但就单一地段来说,岩溶岩体中有无统一的地下水位,即统一水面和孤立水面,这两种观点一直存在争论。邹成杰、王家骏[1][2]等人认为孤立水流和统一水面共处一个统一的岩溶含水体中,应根据不同的岩溶介质发育程度区别对待。刘振中[3]等认为在临近排水面附近的岩溶平原或开阔的谷地,因岩溶发育相对较为均匀,连能性较好,一般都有统一地下水流场,可能勾勒出地下水位等线。袁道先[4]认为岩溶岩体中各点只要有水力联系,就能形成统一的地下水面,没有水力联系的岩溶管道系统间不能把各自的地下水位连接起来形成等水位线,而对于被裂隙或岩溶管道串通,具有强或弱的水力联系的管道系统之间,可以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虽然学说不同,但总体上认为碳酸盐岩体中地下水位、等水位线与岩体岩溶化程度关系密切,与岩体中存在排水系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等水位线的低槽部位是汇集地下水的通道。因此,不同岩溶系统之间的是否存在水力联系,水力联系的程度是评价涌水漏水等重要依据。从孤立水流论到岩溶水循环论, 直到目前普遍接受了三重介质模型, 即岩溶水系统同时存在着孔隙、微裂隙、岩层面等扩散流介质及溶蚀大裂隙和溶管流介质。尤其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汇流理论,[5]即由于岩溶管道水通常具有流速大、流量大、水力比降小和地下水势能低等特点,因而形成对周围脉管和溶隙地下水的袭夺,其结果造成地不水的集中流动,这种集中流运的地下水,称为汇流, 邹从岩性、地质构造和溶管连通性等许多方面丰富了岩溶含水介质的内涵,此种观点亦称为传统理论的定性研究。
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
武宣县位于广西中部,柳州地区南部,县域位于黔江中游,东邻桂平市,南接贵港市,西靠兴宾区,北面自西向东与柳江县、象州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接壤,行政
大藤峡水利枢纽武宣防护区岩溶水文地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