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选题背景及意义.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中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如何能够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不同程度的影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仍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如何能够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课题缘起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感,接受能力强。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无从发挥,学习效率低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系统性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任务的逐渐实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进而形成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因此,本次我选择《任务驱动法中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任务驱动方式组织设计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效率。
(三)选题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既是严重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这关系着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否与发达国家和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大好形势在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它的发展也是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呈阶段性变化的。继续靠传统的教

选题背景及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