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抓好德育工作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修师德、树师表、讲师风、教书育人,不仅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是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基本要
求。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安心教育事业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教师在树立“教书以育人为本”思想的同时,首先要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志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以及当代的魏书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教育工作干的有滋有味,似乎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味快乐。在我看来,教育界的优秀教师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教育工作有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教育工作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其次,教师不应是被动地选择教师职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这一岗位,心甘情愿地当教师,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如果哪位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是有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有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来。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爱他人的前提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教好学生的前提。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爱学生是教师的道德底线。
怎么爱学生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奖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评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要正确的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爱学生必须面向全体,不能因客观条件和主观情绪影响对学生的态度。“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不能此厚彼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要做到任何时候对学生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把“爱”和“严”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严而有格、有理,有度、有请、有恒。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
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如果教师对孩子倾注了爱,学生亲身感受自己为老师所爱,学生也一定会热爱老师、信任老师,把老师的教导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感召学生的人格力量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教师的人格和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俗
教书育人抓好德育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