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英文名称:
Compass
定义:
由中国自主研制和建立的用于导航和定位的卫星系统。
应用学科:
测绘学(一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二级学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英文名称:
Compass
定义:
由中国自主研制和建立的用于导航和定位的卫星系统。
应用学科:
测绘学(一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北斗导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目录
系统介绍
系统服务
系统评价
发展历程
建设原则
开放性
自主性
兼容性
渐进性
建设计划
建设目标
系统的应用
车辆定位
地质灾害监测
发射时间
卫星原理
卫星组成
工作过程
四大功能
北斗进展
三步进展
全面测试
全面覆盖
北斗一代
一代介绍
发展过程
自身特点
优势介绍
北斗二代
二代介绍
发展过程
技术突破
实际应用
军用功能
民用功能
覆盖全球
未来发展
发展进程
面临挑战
合作交流
战略意义
相比GPS
GPS简介
短报文服务
覆盖范围
数量轨道
定位原理
定位精度
用户容量
实时效果
终端配套
频道之争
其他系统
检测认证
试运行
启动建设
展开
系统介绍
系统服务
系统评价
发展历程
建设原则
开放性
自主性
兼容性
渐进性
建设计划
建设目标
系统的应用
车辆定位
地质灾害监测
发射时间
卫星原理
卫星组成
工作过程
四大功能
北斗进展
三步进展
全面测试
全面覆盖
北斗一代
一代介绍
发展过程
自身特点
优势介绍
北斗二代
二代介绍
发展过程
技术突破
实际应用
军用功能
民用功能
覆盖全球
未来发展
发展进程
面临挑战
合作交流
战略意义
相比GPS
GPS简介
短报文服务
覆盖范围
数量轨道
定位原理
定位精度
用户容量
实时效果
终端配套
频道之争
其他系统
检测认证
试运行
启动建设
展开
编辑本段系统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
视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揭秘_baofeng
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1-2],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1A已经结束任务),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3]中国以后生产定位服务设备的产商,都将会提供对GPS和北斗系统的支持,会提高定位的精确度。而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服务功能将收费,这个功能的实用性还有待观察。
2011年12月27日起,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2012年12月27日起,北斗系统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民用服务与GPS一样免费。[1-2]
编辑本段系统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