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明乡村建设管理论文
[摘要]以广西右江文明河谷部分农村为个案,从“文明乡村”——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的视角进行研究。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些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区文明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
[关键词]桂西北;文明乡村;模式探讨
[作者简介]耿少龙,广西大学政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创造学会会员,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085—03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广西西部、北部的百色地区、河池地区,许多农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较差、群众收入比较低,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是广西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地区。本文紧紧围绕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文明乡村”——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为切入点,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希望探索出一些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一、适合桂西北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乡村文明的根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的精神、政治和生态方面的发展水平。特别对于桂西北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的问题不能代表一切问题,却是最主要问题。
(一)特色种植养殖模式
地处桂西北高寒山区的西林县渭归村央洪自然屯,就是靠特色种植业富起来的。他们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山顶林木化、山腰果茶化、山脚粮油化”的立体种植模式发展思路:在山顶开荒种植杉木、松木,在山腰种植椪柑、八角、茶叶,在山脚种粮食、油茶等。短短几年间,央洪屯种植各类经济林、用材林2万多亩,包括杉木、松木、油桐、茶叶、八角、板栗等等,就是几乎覆盖了全屯所有山地的经济林木,成了央洪屯的主要经济来源。
广西横县农民更是靠茉莉花种植发家致富。当地政府注重引导茉莉花茶加工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种植,提高花茶质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引导市场消费,拓展销售渠道,推进茉莉花茶产业健康发展。现在横县被称为“中国茉莉之乡”,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全国茉莉花交易会。
(二)旅游产业拉动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旅游配套服务为补充,取得综合经济效益,并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文明乡村建设。
发展旅游产业首先要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品牌。这种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比如桂林市在大力宣传漓江优美景色的同时,又挖掘了“刘三姐对歌”的历史故事,推出了《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进一步提高了当地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其次要改善旅游条件。最重要的是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也要搞好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是要逐步改变村民的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还可以带动旅游景点周边村庄的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三)劳务经济带动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转移过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发展劳
新农村文明乡村建设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