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姓
一、姓氏起源
狄(Dí)姓源出有四:
1、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2、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3、出自高车氏》据《北史》记载,中国的西北部有回鹘族,其中有一支叫高车氏的,后来分化出来改叫狄姓。
4、唐昭宗赐姓。根据《五代史》的记载,唐昭宗的时候,曾经捕获契丹族的首领杨隐,后来他归降了唐王朝,王朝于是赐他姓名为狄怀忠,他的后裔于是因袭姓狄。
得姓始祖:孝伯。上古周朝时,有个叫孝伯(亦称考伯)的贵族,被周成王封为狄城的首领,考伯就在那儿建立了狄国,也就是在现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那一带。后来,狄国的族人以国名为姓,世代姓狄。而狄姓的始祖孝伯,原来是远古的炎帝的后代,炎帝这一族崇拜牛和凤,黄帝这一族崇拜龙。所以说炎黄子孙也就是凤和龙的子孙。
二、历史名人及故事
狄青:字汉臣。宋朝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宝元初年,为延州指使,他很勇猛,而且善于谋略,范仲淹等人对他很看重。范仲淹给他讲解《左氏春秋》,狄青于是开始读书,不久以后就精通兵法。因为他表现突出,被擢升为枢密副使。一生之中打过二十五战。其中以皇佑四年上元夜袭击昆仑关一战最为著名。嘉佑二年逝世,享年49岁。
狄青不怕出身低
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
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小练得一身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加上胆壮力大,后来被选拔做了小军官。
西夏的元昊称帝以后,宋仁宗派禁军到边境去防守,狄青被派到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
不久,西夏兵进攻保安。保安的宋军多次被西夏兵打败,兵士们一听说打仗都有点害怕。守将卢守勤为了这件事正在发愁。狄青主动要求让他担任先锋,抗击西夏军。
卢守勤见狄青愿意当先锋,自然高兴,就拨给他一支人马,跟前来进犯的西夏军交战。
狄青每逢上阵,先换了一身打扮。他把发髻打散,披头散发,头上戴着一个铜面具,只露出两只炯炯的眼睛。他手拿一支长枪,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西夏兵士自从进犯宋境以来,没有碰到过这样厉害的对手。他们看到狄青这副打扮,已经胆寒了。经狄青和宋军猛冲了一阵,西夏军的阵脚大乱,纷纷败退。狄青带领宋军冲杀过去,打了一个大胜仗。
捷报传到朝廷,宋仁宗十分高兴,把卢守勤提升了官职,狄青提升四级。宋仁宗还想把狄青召回京城,亲自接见。后来因为西夏兵又进犯渭州,调狄青去抵抗,不得不取消了召见的打算,叫人给狄青画了肖像,送到朝廷去。
以后几年里,西夏兵不断在边境各地进犯,弄得地方不得安宁。狄青前后参加了二十五次大小战斗,受了八次箭伤,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西夏兵士一听到狄青的名字,就吓得不敢跟他交锋。
范仲淹听了部下的推荐,立刻召见狄青,问他读过什么书,狄青出身兵士,识字不多,要他说读过什么书,他答不上来。
范仲淹劝他说:“你现在是个将官了。做将官的如果不能博古通今,只靠个人的勇敢是不够
狄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