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criminology
安徽大学法学院
张晶教授
zh6631@
**********;0551-3861676(办公室)
张晶教授,男,1961年10月生,安徽凤台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学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总干事、安徽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顾问。1993年起,先后任安徽大学法律系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兼公安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法学教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管理,合著或主编《罪名辨析》、《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和教材8部,在《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学》、《青少年犯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等理科教育》等全国法学类、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或主持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1995年《罪名辨析》获第一届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法学专业社会调查环节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团体先进工作者,论著、论文分别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14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著二、三等奖;2004年论文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著三等奖;2005年被安徽省法学会评为优秀学会工作者。
张晶教授简历
教学目的与要求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的科学。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犯罪学》是法学主干课程学习后的专业拓展课程。通过《犯罪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犯罪学学科体系和犯罪学基础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犯罪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并能结合我国治安现状,探讨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关于各种刑事犯罪的构成以及我国刑事政策的创制有着重要意义。
学习犯罪学,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刑法学有关犯罪与法的关系、刑法中的犯罪与刑罚等理论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并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研究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第一节犯罪学研究对象;第二节犯罪学与相邻关系学科的关系;第三节犯罪学研究方法;第四节犯罪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第二章犯罪现象:第一节犯罪的属性与分类;第二节犯罪现象表现形式;第三节现阶段我国犯罪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第三章犯罪原因:第一节犯罪原因概述;第二节犯罪根源第三节犯罪的社会原因;第四节犯罪的个体原因;第五节犯罪条件与相关因素。
第四章犯罪被害人:第一节犯罪被害人的概念与分类及研究的意义;第二节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及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第三节犯罪被害预防。
第五章主要类型犯罪:第一节暴力犯罪;第二节性犯罪;第三节高智能犯罪;第四节青少年犯罪(大学生犯罪)。
第六章犯罪预防与控制:第一节犯罪预测;第二节犯罪预防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参考书目
1、《犯罪学》,康树华、张小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犯罪学》,许章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犯罪学》,金其高,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4、《犯罪学》,杨再明、秦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犯罪学通论》,康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犯罪学概论》,莫洪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7、《新犯罪学》,王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当代中国的犯罪与治理》,张晓秦、赵国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犯罪行为控制论》,黎国智、马宝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0、《犯罪学教科书》(第二版),魏平雄、赵宝成、王顺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西方犯罪学》(第二版),吴宗宪,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论犯罪与刑罚》,[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3、《犯罪人论》,[意]龙勃罗梭,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4、《犯罪学》[意]加罗法洛,耿伟、王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5、《犯罪社会学》,[意]菲利著,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犯罪学研究对象
一、犯罪学的一般概念
(一)狭义犯罪学
(二)广义犯罪学
犯罪学两个关键词——犯罪;科学
——犯罪是什么?
科学
——研究犯罪是科学吗?
犯罪
犯罪是什么?
犯罪是社会化了的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
社会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保证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有不同形式.
法
屏护、间距及安全标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