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形学基础
第一章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3
第一节地形的概念及分类 3
第二节各类地形的特点及其对行动的影响 3
第二章地形图知识 9
第一节地图概述 9
第二节地图投影 12
第三节地形图比例尺 15
第四节坐标系 19
第五节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22
第六节方位角和偏角 25
第七节地物符号 27
第八节地貌判读 30
第一章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的概念及分类
一、什么是地形?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是指地表面平坦和起伏的自然状态,如山地、丘陵地、平原等。地物是指分布在地面上人工建造或自然形成的固定性物体,如居民地、道路、江河、森林等。
二、什么是军事地形学?
军事地形学就是军事上研究、利用、识别地形的一门学科。其中识别是基础,研究和利用是最终目的。包括地形图的识别与使用、航空航天照片的判断、战场简易地图的调制、现地使用地图等内容。
三、地形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依地貌的状态,可分为平原、丘陵地、山地和高原;依地物的分布和土壤性质,可分为居民地、水网稻田地、江河和湖泊、山林地、石林地、黄土地形、沙漠
和戈壁、草原、沼泽等;依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可分为开阔地、隐蔽地和断绝地等。
第二节各类地形的特点及其对行动的影响
一、平原
地面平坦宽广,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叫平原。它以较小的高程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地。我原的面积约占全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一)平原的地形特点
地面平坦、交通发达、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大部分为耕种地。因其地理位置不同,特点也不同。
北方平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和缓,间有小的岗丘、垄岗,高差一般在50米以下;道路成网,四通八达,一般集镇之间有公路相通,村与村之间有大路相连;江河、湖泊较少,水量变化大,雨季洪水暴涨,河水较深,枯水季节河水较浅;耕地多为旱田,夏季高杆作物生长茂盛,冬季无农作物生长;居民地多属集团式,房屋大部为砖瓦结构,地下水位较低。
南方平原,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形平坦开阔;乡村路窄而弯曲,而且多桥梁;江河、湖泊遍布,沟渠纵横;耕地大部为水稻田;村镇而分散,建筑不甚坚固;地下水位较高。
(二)平原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军队在平原地区作战,便于机动,尤其是北方平原,更能发挥坦克、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能,便于军队组织指挥。在雨季,江河有较大的障碍作用。
平原展望良好,视界、射界宽广,便于观察射击,能较好地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北方平原,利于构筑工事,修筑野战机场;南方平原,因水稻田多,地下水位高,不便于构筑地下工事。平原地区为军队宿营、后勤补给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一般无险可守,因此,居民地,特别是较大的村镇,常成为防御的重要依托,而独立高地,高大的土堆、土堤及高大的建筑物等,则常成为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
平原地区适于大兵团作战,如解放战争期间,名震中外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主要战场就是在平原地区进行的。
二、丘陵地
地面起伏较缓,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下的高地叫丘陵。许多丘陵错综连绵的地区叫丘陵地。我国丘陵地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较大的有东南丘陵地、胶东丘陵地和辽西丘陵地等。
(一)丘陵地的地形特点
高差不大,山顶圆浑,谷宽岭低,坡度平缓,山脚附近多为耕地、梯田和谷地,它是介于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形。
丘陵地地区,一般人烟较稠密,农产品丰富;居民地多依山傍谷,大的城镇多在广阔的谷地和水陆交通要冲;交通较发达,仅次于平原;江河水流平缓,河面较宽,河道弯曲,多浅滩。
北方和南方的丘陵地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丘陵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丘陵地对军队的机动和各种兵器器材的使用一般限制较小。
丘陵地,不论攻防均便于部署兵力兵器,攻者便于隐蔽接近敌人,实施迂回包围;防者可以利用纵深高地组织多层次、支撑点式环形防御。
丘陵地与平原一样适于大兵团作战。由于丘陵地地貌的起伏,攻防战斗不象平原那样以争夺居民地为主,而主要是利用错综的丘陵进行,其制高点、重要高地则是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
三、山地
地面起伏显著,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我国山地面积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较大的有: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的阿尔泰山、阴山和燕山;西部的天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西南的横断山;东南的南岭和武夷山;中部的秦岭、太行山、大别山等。
(一)山地的特点
山地的特点是:山高坡陡谷深,地形断绝,山顶高耸,山背、山脊纵横其伏。我国山地高程多在1000米以上,西部山地多在4000米以
军事地形学(教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