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渔业生产――以苏州、松江、常州.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渔业生产――以苏州、松江、常州.doc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渔业生产――以苏州、松江、常州
[摘要]本文对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渔业生产概况以及苏州、松江、常州地区的渔业地理分布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从渔船种类、大型船舶的形制、生产形态,河泊所的设置分布,渔业课税的征缴变化到渔户人口的数量变迁等各个方面进行论述,初步揭示了各个地域渔业生产的发展变迁。
[关键词]河泊所;鱼课;渔户;渔业;太湖
关于我国历史时期的渔业,以往学者已有涉及,出版有几部渔业通史著作。但就内容比例来看,李士豪、屈若骞先生所著《中国渔业史》[1] 和丛子明、李挺先生主编的《中国渔业史》[2] ,篇幅为近现代者多,论及明清以前历史时期的较少。日本中村治兵卫先生的《中国渔业史研究》[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Times Ne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an'">堪称力作,但其论述时期始于唐而终于明。中国台北吴智和先生的《明代渔户与养殖事业》是一资料翔实,论证慎密的长篇论文[4] 。近年来又有海洋渔业经济专题著作面世[5] ,但关注淡水渔业者较少,专门论及某一区域的渔业生产者相对更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水域面积广泛,淡水渔业较为兴盛。笔者此前已有几篇文章讨论了明清时期两湖地区、鄱阳湖地区及安庆地区等的渔业状况[6] ,本文拟对明清时期太湖流域苏松常地区渔业的地理分布进行探讨。
一太湖渔业生产概况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境内湖泊众多,面积广阔。明"直隶苏州府知府况钟言苏松嘉湖四府之地,其湖有六,曰太湖、傍山、杨城、昆承、沙湖、尚湖,广袤凡三千余里……"[7] 。太湖地区的渔业生产规模颇为可观,渔业经济在区域经济结构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明人沈周有诗云:"吴江本泽国,渔户小成村。枫叶红秋屋,芦花白夜门。都无三姓住,漫可十家存。熟酒呼儿女,分鱼喧弟昆。不忧风雨横,惟惮水衡烦。鸥趂撑舟尾,蟹行穿屋根。怡然乐生聚,业外复何言。"[8] 诗文描写了太湖边上湖州府吴江县境美丽、恬淡的水乡渔村风光。
太湖上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各类渔船,渔民"大概以船为家,父子相承、妻女同载,衣粗食恶,以水面作生涯,与陆地居民了无争竞"[9] 。滨湖船户"以舟楫为艺,出入江湖动必以舟,故老稚皆善操舟,又能泅水"[10] 。该区域有众多专门从事渔业生产或相关行业的渔民船户人口,如太湖中有余山,一名徐侯山,岛上有"居民二百余家,无田,以舟辑为业,熟行湖湘";有漫山,"在长沙山西北三十里,居民百余家,以造篷为业"[11]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渔民以船为家,渔船既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的生活工具,四时放棹于五湖风浪、浩渺烟波之中。渔船有各种各样的形制和规模,有诗人多所吟咏的一叶扁舟或瓜皮小艇,也有形制巨大的六桅罛船。有的适宜于风平浪静时寒江垂钓,有的能在风浪大作时牵网作业。有的专放鱼鸭捕捉,有的专用声光诱捕。以下略举罛船、舴艋、哇船等几例说明。
罛船为内陆湖泊中形制最大的渔船,又名六桅船。《太湖备考》卷16《杂记》对其形制、制造、作业时间及地点等都有详细记载。其形制不知从何时始,太湖中的罛船形身长八丈四五尺,面梁阔一丈五六尺,落舱深丈许;中间立三幅大桅,一幅高五丈、另二幅高四丈五尺,船头一幅桅,高约三丈,船梢二幅桅,各高二丈许。同上书卷11《集诗二》有《罛船竹枝词》云:"村外村连滩外滩,舟居翻比陆居安。平江渔艇瓜皮小,谁信罛船万斛宽。"如欲制造罛船,必先择定时辰八字以祈吉利平安。太湖地区制造罛船的地点有胥口之下场湾、西山之东村、五龙桥之蠡墅、光福之铜坑四处,编织篛篷、打造颤缆的地点则在冲山。罛船既不能傍岸,也不能入港,篙橹无法撑摇,专门候湖上暴风之时行船。又有《罛船竹枝词》云:"具区万顷汇三州,点点青螺水上浮。到得石尤风四面,罛船打鼓击中流。""当夫白浪涛天、奔涛如驶之时,商民船只不敢行而罛船则乘风牵网纵浪自如;若风恬浪静、行舟利涉,罛船则帖伏不能动"。太湖罛船常在西北水深之处作业,东南水域因水深太浅则不至。其住泊没有一定的处所,风浪止时则下锚于湖中,三幅大桅常竖而不眠。太湖罛船分属于苏州、常州二府各县,清同治年间辖属于苏州府者有四十八只,属常州府者有五十二只。罛船有前、中、后舱,后舱可种菜,前舱则可延师教读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渔业生产――以苏州、松江、常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93 KB
  • 时间2018-04-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