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逢山开路 遇河架桥.doc.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在2013年初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党委书记宣勇
(2013年2月26日14:30 图书馆第二报告厅)

同志们:
新学期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刚开学我们就在这里召开中层干部扩大会议。刚才,周校长代表学校全面总结了2012年的工作,重点部署了2013年主要任务,也表彰了2012年考核优秀的机关部门和学院,听取了几个学院、部门代表的经验交流发言和2013年工作设想。昨天,我和周校长分别带领班子成员走访了一些学院和部门,发现大家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很多部门在寒假里为新学期的工作已经在加班加点了。在这里,我向同志们表示感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借此机会,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进工作
2013年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一三五”分步走步骤中“一”的目标年,也是学校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刚才,周校长对2013年的工作从十个方面作了重要部署,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四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
(一)人才培养质量年工作
这是党委年初定下来的,作为学校2013年的工作主题,我想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项工作,提高认识。
首先,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我就不展开了。
其次,大家要看到一种趋势,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中,下一个竞争会聚焦在生源的争夺上。我们一直在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一直在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理念经验,其中有一条很重要,我们应当看到的,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十多年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是量的扩张,我们不愁生源;但是现在量的扩张已经结束,接下来高等教育的走向是质量、是内涵。我们无论是制定战略、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学科建设年,最终都会落脚到人才培养质量这个问题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提高学校在未来生源竞争中的竞争力。社会声誉很重要,竞争力很重要。刚才周校长讲到,教育厅以后要把麦可斯的评估全部向社会公开,本科教学评估不再“一刀切”,以后就是把真实的数据告诉社会,包括学校的师资、师生比、图书藏书、教学条件等,让社会去选择,所以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去年,我带了十位同志去美国考察,大学校长讲得最多的,除了学校的使命、愿景以外,就是招生和就业。生源是财源,也是学校声誉的一个体现。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来抓我们的人才培养,这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命线。我们过去讲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不再局限于口号,我们一直在说“狼来了”、“狼来了”,未来狼真的会来,学生招不到学校就会关闭。生育率、出生率的下降和大量国外高校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将会导致生源不足,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危机感。
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年”,我最希望大家在观念上建立起一种意识:客户意识。我们过去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在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特别是在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培养的规格当中,我们很缺少的是客户意识。这个客户意识是两个客户:一个客户是社会需要,我们一直讲专业的逻辑起点是社会职业分工,我们要研究社会职业的变化,要研究社会职业的需求。我一直在强调,好的高等教育质量是要满足社会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社会职业的变化和社会职业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第二个客户是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的成长、他的成才、他的需求,我们都要去研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学什么样的知识。我们过去对学生的主体性非常漠视,未来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希望通过这一年的建设,我们建立起强烈的客户意识。大家知道,乔布斯的成功,主要是他不仅仅停留在满足需求上,还通过创新,引领需求、创造需求。我想我们最基本的应该做到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年”,我们要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十大战略重点推进工作
学校作了很好的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了1030工程。刚才,沈月琴院长谈了她的体会
,谈得非常好。对接学校1030来成立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对学院发展、对教师转型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都有好处和优势。沈院长讲到,1030工程是机遇、是资源,我想从学校角度来讲是重要的战略举措,是一种机制,也是实现战略的路径。我们十大战略重点的落地和实现,关键在于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中心。
2012年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除了质量和内涵之外,最热的一个词是协同创新。张院士谈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趋势,我们应当在学科交叉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去找问题。研究中心的成立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中心来明确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明确我们做什么,才能够吸引不同的学科来共同进行跨学科攻关。教育部的“201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逢山开路 遇河架桥.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vipjwer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