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构造与形态
矿物
岩石
岩层的地质时代
第二章地质基础知识
2. 1 地球的构造与形态
作业2
一、地球的构造
(一)地球的内圈特征
(二)地球外圈的特征
二、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
(一)地壳表面特征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
三、地壳的物质组成
返回
作业 2
1、通过_____在地球内部______的变化,发现在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分界面,即______和_______,它们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名词解释:硅铝层、硅镁层、岩石圈、水圈。
3、请列出主要陆地地貌,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4、请列出主要海底地貌,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5、地壳含量最高的八种元素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一地球的内圈特征
地球形态(r1= 公里,r2= 公里,r=6371)
返回
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化
主要圈层:
1、地壳
硅铝层和硅镁层
2、地幔
软流圈和岩石圈
3、地核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古登堡面(2891km)(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于1912年发现)S波终止,P波急剧减低。
莫霍面(大陆33km、洋底5-8km)莫霍面是地震波速显著不连续面(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诺维奇于1909年发现)。
返回
大陆地壳上层平均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铝层
大陆地壳下层和大洋地壳平均成分相当于玄武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镁层。
返回
软流层(圈) (80-250km),(顶面在大陆区较深,大洋区较浅,底界的差异不大。,)全球普遍存在、厚度不很均一的波速减低层。横波局部地区不能通过,表明低速层部分物质可能呈熔融态,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地幔与地壳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者统称为岩石圈。
固态
液态
固态
返回
二地球的外圈特征
(1)对流层(大气最下层,厚度(8~17 km)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化,℃/ km,有对流和湍流。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约50 km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
(3)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 km之间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4)热成层(从中间层顶至800公里左右,空气稀薄气温迅速升高)
(5)外逸层(距地面500 km以上的大气层, 层内空气十分稀薄,有些速度较大的中性粒子, 能克服地球引力而逸入星际空间。)
(地球表层水体的总和)
(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物组成的总体)
返回
(一)地壳表面特征
返回
(一)地壳表面特征(由陆地和水体两部分构成,陆地30%,水体70%)
我们纪念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