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宗谱
夏宝明整理
4/27/2018
1
夏氏宗谱的由来
江苏省洪湖县天岗湖乡夏咀夏氏宗谱由来
本族堂号会曹堂,据传说由山西迁来(一说由山东)辈字排列为国、成、廷、建、永、振、从、保、德、新、文、林、积、善、福、才、贵、达、云、章。
宗谱整理以七代为准,直系一世祖名不详。以旁系:国宝、国茂、国喜为一世祖。
凡男到女家,后人未编入,未成年孙辈。
一世祖;国字辈:国宝、国茂、国喜
二世祖(太高祖);成字辈:大公成龙、二公成林、三公成英(妣宋氏)
三世祖(高祖);廷字辈:大公廷元、二公廷顺(妣张氏)
四世祖(曾祖);建字辈:建平(妣王氏)
五世祖(先租);永字辈:大公永怅二公永谦(妣张氏、王氏)
六世祖(先考);振字辈:大公振铎(妣袁氏) 二公振魁(妣王氏) 三公振美(妣潘氏)
七世从字辈: 大公六子从元从桥从秀从方从连从堂
二公一子从凡三公一女翠华
4/27/2018
2
夏氏宗谱的由来
江苏省洪湖县天岗湖乡夏咀夏氏宗谱由来
八世(子辈);保字辈:从元二女华英桂英从凡一子保尧从桥四子
保安保敏保贵保法一女彩霞从秀三字宝明保中
伟国一女赵南萍(随母姓)从方三子保林保永保洪
四女淑华淑玲淑云淑梅
九世(孙辈);德字辈:桂英之女玉琴保敏之子夏波保林之女红丽
红梅
4/27/2018
3
目前家族的分布
夏氏家族现多数分部在江苏泗洪,一支在东北长春市
4/27/2018
4
4/27/2018
5
4/27/2018
6
历史夏氏家族堂号和历史名人
堂号 “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夏姓也以“会稽”为堂号。
历史名人 夏昶:明代著名画家。他不仅善绘画,而且善书能诗;其诗词清丽,书工正楷,其画擅长写竹石,当时推为第一,有传"仲昭一个竹,江南十锭金"。宋代以后,是夏姓在文学领域里最为光辉的时期。夏圭:南宋杰出的画家。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并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画风洒脱,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时称"夏半边"。夏侯玄:三国时魏国大臣。精玄理,为玄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四聪之一"。夏原吉:明朝大臣,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27年,支应无误,在详定赋役,清仓场,广屯种,修水利等方面均有政绩。夏恭: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依据史籍记载夏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夏无且: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由于"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夏育:卫国名震遐迩的勇士,据说他力举千钧,能生拔牛尾。
4/27/2018
7
历史夏氏家族家谱分布图
聚集地(迁徙分布)
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
夏家宗谱-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