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薛定谔的猫解释法学问题的尝试.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薛定谔的猫解释法学问题的尝试.doc浅析薛定谔的猫解释法学问题的尝试
一、薛定谔和薛定谔的猫
埃尔文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薛定谔的猫这一悖论是基于如下假设。有一只猫被关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盒子中,从外部无法观察猫的状态。盒子里有食物,还有一瓶毒药,只要猫闻到一丝就会死亡。毒药瓶上放置小锤,小锤落下就会杂碎毒药瓶。小锤由一个开关控制落下,开关由原子核衰变产生的阿尔法粒子打开。但是,原子核是否衰变只是个概率问题。我们不知道是否衰变,什么时候衰变。我们知道的只有半衰期。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原子核衰变的概率。在盒子打开之前,我们只知道的是猫存活的概率既死亡的概率。按照哥本哈根诠释,这只猫就处在一种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状态,只有当我们打开盒子,猫的死活才从模棱两可的状态确定下来。是观察者,作为一个参与者使得猫的死活最终得到确定。
猫的死活在这个例子中,就不再是于观察者的无涉的客观实在,而是有赖于观察者的观测。这个论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如果量子力学理论的哥本哈根诠释是对的,那么猫就处于生与死的叠加状态。但是,依据我们的生活经验,猫要么死要么活,不可能又死又活,这就置哥本哈根诠释于尴尬境地。为了后文的向法学思维转化,我在这里必须分析一下上面的例子。量子力学在微观上是叠加的,这里可以理解成那个衰变的原子核,状态可以认为即是衰变的也是没有衰变的,二者相叠加。现在问题出现在后者,即猫的生死状态能否叠加。所谓的的哥本哈根诠释就是在微观与宏观之间划下一道界限,承认微观世界的重叠,但是认为宏观的描述就必须使用经典物理学。
量子叠加性作为微观客体的本性,在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会波函数随机坍缩,表现出唯一确定的结果。从微观世界转向宏观世界,是借助波函数坍塌,将其看做几率波。引起波函数坍塌的原因归结于观察者,加入主观性因素。这就是量子学的中心悖论,精神在决定实在时所处的地位。按照哥本哈根诠释,正是观察者去观测这一因素,使得原子从叠加变为单一的具体实在。离开了观察者,原子自己没有选择的能力。换句话说,箱子里的一切,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观察者介入前是无法确定下来的。薛定谔提出这个悖论,就是为了用悖论的荒谬反驳哥本哈根诠释。我们还必须提到一个与此密切相关的理论,多世界解释,它对于我下文向法学思维转化有重要意义。多世界解释也是量子测量的诸多解释中的一种。它在前半部分与哥本哈根诠释是一样的,都承认在微观状态下的叠加状态,但是它认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是统一的,不存在哥本哈根诠释的微观与宏观的鸿沟。哥本哈根诠释认为,经过波函数坍缩之后,结果唯一具体,其他可能性消失。而多世界解释认为,虽然我们的世界是这样,但其他可能并未消失,而是以一种分裂的方式,存在和我们平行的世界中,包容了平行宇宙理论。这种死活叠加本来是用作反面例证,但是,现代物理学的实验却不断证明其真实存在。从微观到宏观,我们自身和物理学领域的理解是有差距的,我们更常用相对意义上的概念。但是,这样一种理论对法理学而言,其启发不仅在于思维,而且宏观的实验可以证明,这就让法理学多少摆脱了不精确不可验证的尴尬。而且,与法理学现有理论很好地契合。
二、薛定谔的猫的思维和语言的转换
上述大量的物理名词,对于法学专业的人而言是晦涩的,是无趣的。我们不能想见,用物理学概念去指导立法执法司法的实践。所以,我在这里对其进行法学的转化和

浅析薛定谔的猫解释法学问题的尝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