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
9月17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开幕。进入21世纪,全球众多华商正以骄人的业绩在全球工商界立足扬名,其中香港富豪李嘉诚当属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1月,《财富》将李嘉诚誉为“亚洲最佳商人”。在6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上,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在亚洲区超过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名列第一,被评为“亚洲首富”及“全球华人首富”,总资产达到126亿美元。在《福布斯》杂志对今年全球538名富豪所作的排名中,李嘉诚的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8位,是惟一进入前20位的华人富豪。
旧厂房里创业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教师家庭。李家祖上曾是声名远扬的书香门第,所以儿时的李嘉诚就非常迷恋于看书。李嘉诚11岁那年,由于日本入侵,父亲带着全家背井离乡,流落到香港。
酷爱读书的李嘉诚在香港只念了两年书。由于父亲病逝,全家的生计成了问题,作为长子的李嘉诚毅然挑起当家的重担,辍学就业,当时年仅13岁。李嘉诚先在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由于勤奋好学,不到20岁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但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两年后,他毅然用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和从亲戚处筹来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旧厂房,创办起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正是从这间旧厂房中走出了未来的“亚洲最佳商人”,世界华人的首富。
起初的几年,李嘉诚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事业小有起色。但不久之后,由于过分急于扩大自己的企业,使得李嘉诚的塑胶厂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次品迭出的窘境。1950年到1955年这几年,可以说是李嘉诚的沉浮岁月,他饱尝失败的苦涩,也从此磨砺了他日后沉稳、冷静的作风。
50年代中后期,经历大起大落后的李嘉诚再度创业,成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开发塑胶花。庞大的塑胶花市场,为李嘉诚带来了数以千万港元的利润。“长江”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李嘉诚则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此后的李嘉诚一发不可收拾,“长江”不久便大举涉足房地产市场,,%和记集团股权,使“长江”成为第一个控制英资大行的华资财团。1986年,李嘉诚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40年来,李嘉诚从经营塑胶业、地产业到掌握多元化的集团业,他的业务经营领域,早已越过太平洋,向美国、向世界伸展,成为中国的骄傲。
育子之道
1963年,李嘉诚和“青梅竹马”的庄月明结婚。次年,长子李泽钜出生;1966年次子李泽锴出生。李嘉诚为教育这两个儿子成材可费了不少心思。在与妻子研讨之后,两人一致认为首先应该使泽钜和泽锴感到家庭的温暖,感到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心,其次是要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李嘉诚对儿子的“商教”开始得很早。当李泽钜和李泽锴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开会,他们兄弟俩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独特的商业熏陶。不仅如此,会后李嘉诚总是鼓励两兄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解答。
李嘉诚经常让两个儿子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有一次,当李嘉诚听说小儿子李泽锴在高尔夫球场替别人捡球,并把赚来的钱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后,对儿子大加赞赏了一番。
此外,李嘉诚十分注重两个儿子的气质培养,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c698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