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早熟”之谜
摘要:和许多果子一样,生柿子又硬又涩,而熟果子却又甜又软。因为在果子成熟的过程中,果子内部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生果子硬挺,是因为它含有许多果胶,而这些果胶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所以生果实的组织硬而且脆。而柿子的涩主要是因为果子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宁物质(鞣酸),这种物质有很强的收敛性,涩涩麻麻的,口感不好,而且对健康也不利。为了让生涩的柿子尽快熟起来,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且根据这些资料以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的小实验,找出了让柿子“早熟”的科学因素。
关键词:柿子生涩营养成熟
引言:柿子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果品,而且甜腻可口,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吃,还有些人喜欢在冬季吃冻柿子,别有味道。我们都知道,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所含的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出1-2倍。经鉴定,一个柿子能提供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所需量的一半,而且还能预防心脏血管硬化。但是,一般农民为了让柿子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伤,延长存放期,增加柿子的食用价值,就会在它们半生半熟时就摘下来,但是没有完全成熟的柿子黄黄硬硬的像一个个圆石头,而且酸涩无味,不适合使用,然而,有经验的柿子爱好者也会想到办法让柿子早点成熟。
实验设计
研究背景
又到一年柿子成熟季,办公室老师送了我几个还没见熟的柿子。每天看着那几个青青涩涩的小东西完全没有成熟的痕迹,我不禁思考起了几个问题:是什么东西让柿子成熟起来的呢?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柿子会更快的成熟呢?为此,我还和几位老师讨论了一下几种可能的方案。为了验证我的设想,我设计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器材
保鲜袋四个;标签纸四张;成熟的苹果两个;与苹果等质量的香蕉;大米一小桶;12个黄中带绿的、硬邦邦的柿子。
三、实验过程设计
1、设置对照组:在四个保鲜袋上分别贴上“香蕉组”、“大米组”、“苹果组”和“实验组”,以示区别。将8个柿子等分成4组,分别放入四个保鲜袋中。
2、对照方法
实验组:将贴有“实验组”标签的保鲜袋中放入柿子并密封处理。
对照组一:将贴有“香蕉组”标签的保鲜袋中放入柿子和准备好的两根香蕉,并密封处理。
对照组二:将贴有“大米组”标签的保鲜袋中放入柿子以及足够的大米,并密封处理。
对照组三:将贴有“苹果组”标签的保鲜袋中放入柿子以及准备好的两个苹果,并密封处理。
密封处理完后,将四组柿子放入相同的恒温环境中。
观察方法: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室内气温平均在25左右。
实验猜想:“香蕉组”的柿子最先成熟,因为香蕉保鲜期最短。
4、实验记录:
(1)实验第一天,四组柿子在颜色及硬度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2)实验第十天,“香蕉组”柿子大部分变成红色,并且触感很软;“苹果组”柿子变成橘红色,且有些软;“大米组”与“实验组”柿子仍无明显变化。
(3)“香蕉组”柿子在第十三天完全成熟;“苹果组”柿子在实验第十六天完全成熟;“大米组”柿子在第二十八天时完全成熟;“实验组”柿子成熟所需时间最长。
四、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实验发现,没有放入任何东西的“实验组”柿子成熟最慢,其他组相对快一些,实验证明有一种物质实验过程中起催化作用,而“香蕉组”柿子的成熟期更短,证明这种物质的多少还会影响柿子成熟的速度。经过进一步分析以及参考网上资料,我得知,这种物质就是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乙烯是一
柿子成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