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东莞市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获奖论文
选修课程中进行“‘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初探
选修课程中进行“‘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初探
刘义
(东莞中学化学科 523005)
摘要:选修课程教学中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最优化受到各位课程实验教师的关注。本文针对选修课程的特点,提出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小先生授课为形式的“‘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教学模式,将选修课程的中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作为“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课题、每学期每小组进行一次“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效果较好。
关键词:化学选修课程小组学习小先生授课
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化学选修课程全面进入课程试验阶段。化学选修模块知识是建立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呈螺旋上升设置的各有侧重的化学课程。每个选修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各有侧重,如何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才符合新课程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在选修课程试验的一年中,笔者在我校化学试验班进行了“‘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教学试验,一年来,收获颇丰。
一、“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是由人的意识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生成的,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即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关键是应主动去获取知识而非去接受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据此确定“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小先生授课为形式,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
化学选修模块下“‘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为:
教师提出小组学习目标和模式—→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明确课题、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寻找教师帮助)—→“小先生授课”—→教师随堂点评—→学生课后小结。
教师在学期初提出小组学习内容和指导思想,科代表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情况完成小组分工,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进度情况进行小组学习和准备“小先生”授课,教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进行跟踪引导。
二、‘小先生授课’小组学习内容的选材与实施
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小先生授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选修课程模块多,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面广,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学生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准备小教师授课。为此我以一学期每个小组只负责一个课题进行小先生授课为原则,根据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4至5名学生;根据选修教材的情况选择那些化学知识刚好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拓展的、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得出结论的课题如《化学与生活》整个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电池》等作为学生小组学习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一周了解小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及时给与辅导和提出要求。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学生在作“小先生”时应注重对同学思路的引导,注意和同学探讨自己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疑惑,鼓励他们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将问题拿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教师在课堂点评时以鼓励为主,肯定小组学习的成绩,同时指出尚需努力的地方,并让学生课后进行在小组总结。
如负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学习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铝片在2mol/L的盐酸中和在1mol/L的稀硫酸中的反应速率不同,于是他们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铝片在两种氢离子浓度一致的溶液中反应速率真不一样!他们在征求我的同意后在小先生授课时将这个新发现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讨论其可能原因,之后负责讲课的“小先生”叶榕将他们小组的猜想和实验验证方法呈给全班同学:“对这种现象,我们小组有两个猜想:-能促进铝和氢离子反应;-对铝和氢离子的反应有抑制作用。对第一种猜想,我们设想若向铝和硫酸反应的试管加入NaCl固体,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则证明猜想1正确;对于猜想2,若向铝和盐酸反应的试管加入Na2SO4固体,若反应速率明显减慢,则证明猜想2正确。我们通过实验发现,Cl-能促进铝和氢离子反应;在Cl- 存在时,S
《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教材-污染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